孫悟空——世界上最著名的猴子
在中國的文學(xué)和戲劇里,猴是常見的角色之一。猴是動物,但在文藝家的筆下,猴卻成了人神的綜合體,塑造猴子形象最出色的文學(xué)作品是吳承恩的《西游記》。 《西游記》的故事來自于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歷盡艱難險阻,到印度取經(jīng)的真實事跡。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600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取舍、增刪、修改、加工,吳承恩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全書共100回,41個故事。書里講的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被后來的評論家稱為“奇書”。 這部神話小說的主角齊天大圣孫悟空,神通廣大,能夠上天入地,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他正直勇敢,一雙火眼金睛能識別所有妖魔鬼怪;他一路忠心耿耿,保護師傅西行;他崇尚自由,率性而為,又調(diào)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常常讓人哭笑不得……最讓人羨慕的,就是他有一身高強的本領(lǐng),不僅會72變,而且隨便拔根毫毛就可以變出想要的東西……他的至情至性和無拘無束,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自由和頑皮的部分,也成為了無數(shù)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后人甚至將它當做神祗來膜拜。 《西游記》中的美猴王,從小說跳到舞臺和銀幕上,一樣大受歡迎,從京劇到卡通片的“大鬧天宮”,都膾炙人口,甚至京劇中還有專門扮演孫悟空的“猴戲”,維妙維肖;中國功夫里有模仿他的形象的“猴拳”。直到現(xiàn)在,孫悟空的形象還被廣泛應(yīng)用到各種藝術(shù)形式中,享譽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