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始捍衛(wèi)母語
中國母語教學滑坡的嚴峻事實,引起了各高校專家們的深深憂慮。日前,主辦“語文之星”夏令營的全國15所高校中文系和文學院的領導同時發(fā)出呼吁,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離不開母語,只有真正做到“母語,在我心中”,才有可能“世界在我心中”。 母語教學滑坡讓人觸目驚心 在列舉了世界各國努力捍衛(wèi)自己母語的事例之后,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陳躍紅對母語學習在當下青年學子中的滑坡深表痛心。他說,即使在北大,以高分考進中文系的學生雖然在寫一些輕、淺的東西時還能做到文從字順,但一旦涉及學術論文之類的較厚重文章的寫作時,便常常出現(xiàn)一種“失語”狀態(tài),在修辭方面的“西式”傾向相當明顯,讓人難以看懂。至于理工科學生漢語表述能力越來越差,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中西方文獻相互之間的翻譯、介紹已經出現(xiàn)了問題。 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歐陽光則指出,從每年招進來的學生身上,都能找到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點影子。進中文系的學生高考分數(shù)都很高,但其中讀過中國古代原著作品的相當少,不少同學只是通過電視劇來了解這些經典原著。他們在使用母語時發(fā)生種種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浙江省高考閱卷組的組長,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吳秀明對高考出題有自己的看法,“去年以前,作文題基本是全國統(tǒng)一的,考點注重倫理學、道德學之類的人文綜合素養(yǎng),此類題目是答案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題,因此學生的作文沒有創(chuàng)意,作文中出現(xiàn)的都是假話、空話和套話。” 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陳大康和副主任譚帆認為,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使母語教學入了歧途。剛剛參加高考語文閱卷的譚帆說,閱卷中比比皆是的錯別字就很讓人觸目驚心,很少有一篇高考作文沒有錯別字;而一些常識性錯誤,如將“李爾王”錯成了“李闖王”,“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中的“!卞e成了“腸”,更是讓人哭笑不得。陳大康強調,母語的滑坡原因是復雜的,必須從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始捍衛(wèi)母語。 重視母語必須落到實處 專家們指出,重視母語教學的問題,這些年來已經提了不少,但要落到實處,關鍵是在政策導向上要有實際措施。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組組長、華東師大巢宗祺認為,應當通過政策的制定和考試制度的改革來引導全社會重視語文教育。還有專家提出,目前在五花八門的各種競賽中,數(shù)、理、化競賽和藝術類競賽中獲獎的按規(guī)定在中考、高考中都可以加分,惟獨在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辦的中學語文競賽中獲獎卻不能加分,這是十分不公平的。上海市教委語文教研員步根海說,高考、中考還有一個規(guī)定,在考試總分相同的情況下,優(yōu)先錄取數(shù)學考分高的學生;如果數(shù)學考分也相同,再比較外語考分;只有在這兩項考分都一樣的情況下,最后才比較語文考分。這樣的規(guī)定對于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炎也認為,我們應該注重全才,但是保護偏科生也是必要的。相對于數(shù)學、物理、化學,現(xiàn)在有語文特長的學生,常常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他還說,正讀初中的女兒很喜歡語文,但卻不能花很多時間去學習語文,“因為語文學得投入與否,只是60分到100的差距,而其它科目如英語,就是0分到100分的差距,兩者看起來很平等而其實并不平等!标愌缀粲,要考慮學科間的差異,看是否能夠改變一下高考語文試卷的總分值。 一些專家還指出,母語教學的滑坡,高校本身也有責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健說,他們學校取消了大學語文公共課,但同時卻要求中文系學生必須學習高等數(shù)學。他認為這些規(guī)定值得商榷。南開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王立新認為,高校和中學應該聯(lián)手一起做好語文教育的工作。高校寫作課不僅鍛煉大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在探索新的寫作理論,從而促進中學語文教育改革。但現(xiàn)在許多高校的寫作課已經被取消,這怎么促進中學語文教育改革? 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徐興無說,高考語文閱卷是一項關系到選拔人才的很重要的工作,但很多高校卻因種種原因,未按要求派出閱卷人員。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汪涌豪認為,因為“高考指揮棒”的關系,中學語文教學也就“裁云為裳”。中國語言很美,但是偏偏要把這種美破壞掉,只剩幾個“知識點”,去分析字詞句、主謂賓的關系,既談不上工具性,人文性也蕩然無存。這不能不讓語文教學變得乏味,學生也永遠體會不到中國語言的美。(來源/文匯報,作者/朱柳華、王啟明、謝海陽、王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