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讓孔子的智能永澤世人
文/王永炳 早些時候,中國各地與世界的一些國家同時進行了公祭孔子典禮儀式。其中以孔子故里曲阜孔廟舉行的“2005全球聯(lián)合祭孔”的規(guī)模是新中國建國50多年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9月28日是孔子的2556年誕辰,孔子的思想智能再度引起世人的注意。 儒家倫理教育,在新加坡教育史上曾有過光輝的一頁。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政府重金禮聘多位國際著名儒家學者來新加坡介紹儒家思想,官方民間團體也為此舉辦了許多講座、討論會與對話會等,當時中英文報章傳媒,爭相大事報道宣傳,轟動一時。 之后,教育部更把儒家倫理思想編成中三中四學生修讀的道德課本,為世界首創(chuàng),引起其它國家的興趣。新加坡政府高瞻遠矚的舉措,令世人大開眼界。 論語的教導并不難懂 90年代,世界局勢起了根本變化,熾熱的傳教趨勢影響新加坡的宗教教育課程,使政府不得不中止這些課程,同在一條船上的儒家倫理教育休戚與共,也難逃厄運。 據(jù)課程負責人劉蕙霞博士報告,中學儒家倫理課程推行以來,成效卓著。無奈因外在因素受波及,課程中斷,確實令人惋惜不已。 1995年法資廣告公司為“培育人文素質(zhì),邊走邊受教育”著想,特地撥出5萬元把孔子語錄帶進人來人往的地鐵站。 所引語錄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這些充滿生活智能的語錄,如今還出現(xiàn)在地鐵站嗎? 不過,新加坡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中學儒家倫理教育,多少已在一些國人中撒下種子,在今天有利于孔子思想的發(fā)展條件下,如果得到適當?shù)墓喔,理應可以開花結果。 孔子的思想精華與生活智能在《論語》中閃閃發(fā)光。閱讀與領悟這套早期的倫理道德教育教材并不難。正如被譽為“日本近代實業(yè)界之父”的澀澤榮一所說:“《論語》并沒有什么深奧難懂的學理,也不是只有能讀懂深奧著作的學者,才能理解。” 他也說:“《論語》的教導,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效能,本來是好懂的,可是學者們卻把它弄得玄妙難懂,變成了和農(nóng)工商無緣,使商人農(nóng)民都不敢去碰它,這實在是很大的錯誤! 所以,任何人只要仔細閱讀《論語》語錄,認真思考其中的話語,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啟發(fā),說不定還可以助你克服生活上或心理上的難題。 思考解決人類危機的方案 我曾在課堂上鼓勵年輕學子閱讀《論語》語錄,然后擇取其中與自己生活有關的語錄加以發(fā)揮,并以之與同學們交流分享。沒想到效果特佳,他們回饋都說大受啟發(fā),以前從沒想到的或疑惑不解的問題,如今有了解答。 有的同學過去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對于別人的不理解耿耿于懷,讀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他醒悟了,別人的眼光與想法是很難控制的,只要自己了解自己所為,也就可以了,心情郁悶也就一掃而光。 有的同學對于自己或朋友的生日從不忘記,并且互相慶祝。但是讀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時,不禁感到慚愧,自己不但忘了父母的生日,甚至連父母多大歲數(shù)也不知。經(jīng)過孔子語錄的提醒,此后要多關懷父母才是。 有個常到慈善團體做義工的同學,讀到“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句,不禁欣喜萬分地說她也做過為貧困死者捐棺和料理后事。她想到她做的事竟然與2500多年前孔子所做的一樣,興奮與感動之情溢于言表。 要舉的例子多不勝數(shù)。這里要說明的是,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里,學校教育競相追求學業(yè)佳績,忽略品格的熏陶與培養(yǎng);成人們無休止地追求金錢、物資與感官享受,致使人們身心失常、心靈孤寂、人格分裂,以及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精神失常、酗酒、嗜毒、殺人、自殺等,嚴重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人類的安寧。 基于此,我們必須深切地反省思考,在這危機四伏的21世紀里,我們要請誰或借鑒什么思想方案以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全世界諾貝爾獎金得獎者在巴黎開會(1988)后,發(fā)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能。”這確是切中肯綮的諍言。 我們還等什么呢?(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