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傳
文/何大慧 經(jīng)常聽到一些父母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你說一句,他恨不得說十句,好象他還挺有理似的,動不動還來一句:你懂什么!真是沒辦法! 顯然,這些父母已經(jīng)在孩子那里失去了威信,究其原因,當(dāng)然有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言而無信,只“言傳”而不“身教”,說到做不到,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對他們的信任感。比如有的媽媽動不動就威脅孩子,如果再不怎么樣,就要如何如何,但從未見他們付諸實際;有時媽媽為了讓孩子服從自己的要求,就許諾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給買什么好東西或帶他去哪兒玩兒等,但事后則百般“抵賴”,不兌現(xiàn)諾言。想一想,這樣的父母,如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呢!這使我想起了“曾子殺豬”的故事。 這個故事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兒子說:“你回去等著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苯Y(jié)果曾妻從街上回來后,看到曾子真的要殺豬,就急忙阻攔道:“我只不過是跟孩子說著玩,是哄孩子的!痹诱f:“跟小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孩子年幼無知,處處會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xué)你的樣子騙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于是曾子殺了那頭豬,煮了肉給孩子吃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孩子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對孩子許諾必須慎重,有的家長認(rèn)為,跟小孩說話何必當(dāng)真,這種想法太輕率了。 父母的言行是否一致不僅影響到自己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威信,同時還直接影響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古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囅,你滔滔不絕地要求孩子有時間就多讀書,而你自己一有時間就看電視打麻將,從不摸書;你千叮嚀萬囑咐地要求孩子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你自己趁沒人的時候闖紅燈,怎么可能期待達(dá)到好的教育效果呢! 做家長的要時刻意識到有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瞅著自己。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在你們同兒童談話、教訓(xùn)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進(jìn)行教育。你們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家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向別人說話,怎樣議論別人,怎樣歡樂和發(fā)愁,怎樣對待敵人和朋友,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都對兒童有著重要的意義!敝袊膬和逃覍O敬修也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象機(jī),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jī),母親個人的范例,對于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 可見,教育孩子并不僅是講道理,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處世態(tài)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都對子女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尤其在他們成長的早期,父母的榜樣作用更為明顯。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才能獲得孩子的信賴和尊重,達(dá)到自己所期望的教育目的。(來源/日本中文導(dǎo)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