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發(fā)現(xiàn)華僑家書披露日軍罪行(圖)


華聲報訊:據(jù)福建鄉(xiāng)音網消息,石獅市博物館李國宏館長出示了兩份揭露抗戰(zhàn)期間日軍罪行的華僑家書。華僑史研究人員查證核實認為,有關日寇在菲律賓納卯地區(qū)殘殺抗日華僑的這份資料屬首次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文獻價值。 據(jù)李國宏介紹,這兩份華僑家書是日前該館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的,系署名“綿堪”的晉江籍華僑分別于1947年7月、1948年元月寄回國內,從這兩封家書中得知,“綿堪”居住在菲律賓納卯市。1947年7月13日的家書提到:“在百雅淵被日寇殘殺之29位義士,已由古島華僑為之拾骸,歸葬于古島華僑義山,并立碑在焉。聞費去六千余元,公葬、公祭之日,兒亦一往,聊表寸心耳”。經華僑史研究人員認真查實核對,百雅淵所在的納卯(Davao),或稱“達沃”,是菲律賓棉蘭老島最大的港口城市,以位于達沃灣西北岸而得名,以甘蔗、棉麻、木材加工業(yè)為主!熬d堪”就是一位經營“納卯木材公司”的華僑商人,家書也是用其公司專用信箋書寫的。 從家書中披露的情況來看,納卯有29位抗日義士在抗戰(zhàn)期間被日寇殘酷殺害,他們的遺骸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1947年,才由古島(古達描島的簡稱)華僑出面安葬在華僑義山,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公祭儀式,“綿堪”參與其事,并在其寫給母親的家書中陳述此事。華僑史研究人員認為,在以往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日軍殘害抗日華僑的資料,主要以反映菲律賓馬尼拉地區(qū)的情況為主,也有涉及怡朗、宿務等地,但有關日寇在納卯地區(qū)殘害抗日華僑的記載是首次發(fā)現(xiàn),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此外,這兩份家書還顯示日軍侵占納卯期間不僅殘害了抗日華僑,對當?shù)厣鐣洕苍斐闪酥卮髶p失,而這種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了1948年。如“綿堪”在1948年元月5日的家書中寫到:“兒經營之木業(yè),今年(指1948年)雖不惡,但因戰(zhàn)爭損失太重,僅存之地皮,均需再建筑,故所獲亦只付建筑而已”。雖然處境艱難,華僑對于家鄉(xiāng)親人的關懷之情仍然十分強烈!熬d堪”在家書中這樣寫到:“今年所得,盡付之費去。不過家中費用,除起莫須有外,對于衣食及子侄教育,切勿過于吝惜。不敷之處,盡管來討,決不有誤!边@也反映了華僑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這兩份華僑家書無論是作為日軍在菲律賓殘殺抗日華僑的最新證據(jù),還是作為海外華僑愛國愛家精神的見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