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壯舉與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生存發(fā)展有何關聯(lián)?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學者5月17日匯聚福州,就此問題暢所欲言,展開討論。在發(fā)言中,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穎的觀點和有趣的歷史考究。
華社中的“鄭和崇拜”
中國民間信仰在海外華僑華人中的傳播十分廣泛。他們所供奉的神明,大多是民眾已在國內供奉后,由出國華僑傳播到海外。其中惟獨鄭和并沒有在中國國內被民眾廣泛奉祀,是海外華僑華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尊海外本土神明。
泉州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教授李天錫在論文中介紹,鄭和七下西洋,出使亞非30多個國家,規(guī)模之大、人數(shù)之多、歷時之長、涉及范圍之廣,空前絕后。由是,鄭和受到了包括華僑華人在內各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據(jù)目前所知,供奉三寶公鄭和的廟宇遍布于東南亞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柬埔寨一帶。
比如,泰國阿耶陀城南約10公里處,瀕臨湄南河東岸有一座三寶公廟。廟中供奉一尊巨型大佛,華僑華人稱之為“三寶佛公”。這是當今泰國最大的一尊銅佛。
有趣的是,在享有天堂島美譽的印尼巴厘島金達曼尼山上有一座紀念鄭和廚師的廟宇,里面陳列著他用過的一把菜刀、一雙拖鞋和一桿竹制煙斗。據(jù)說,這位廚師把中國的荔枝留在巴厘島,使那里成為印尼唯一產(chǎn)荔枝的地方。
非洲有個“鄭和村”
全非洲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會長葉北洋在發(fā)言中介紹,在非洲肯尼亞的東海岸有一座名叫拉木的群島。598年前,鄭和下西洋時,一艘船因迷失方向駛入拉木附近的帕泰島,不幸觸礁下沉;琶χ校蠑(shù)百人拋出載運的小船逃生,之后分別流落在附近幾個村落,并在那里落地生根。
今天的拉木人,依然將中國瓷杯作為他們的咖啡杯。拉木島上的馬湯多尼村,以制作小型木舟和編制各種草墊與籃子著稱。小型木舟與中國南方的小漁船十分相似。
附近的帕泰島上,有居民的房屋樣式和中國的建筑風格相仿,使用的雙扇木門。島上最大的西游村,當?shù)乩先擞杏脛游锝亲鳛榛鸸薜陌喂薤煼,還有治拉肚子的“姜片泡茶”,骨骼脫臼后的復位術。據(jù)說這些都是他們的祖先從中國那里學來的。(來源:中新社記者邢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