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被困凸顯日私立大學危機
“日本國際大學申請破產、110名中國留學生被困”的消息近來被中日媒體廣泛報道。《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為此聯系了中國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和日本教育部門。 在這個事件的采訪中,特別值得注意和反思的是以下一些事實和數字:國際大學是一所2000年從?粕秊楸究频男⌒痛髮W,位于日本西南的山口縣市,該市僅有6萬多人,在日本是一個小城市,學校目前只有200名學生,中國留學生就占110多人。 而更值得深追的,是破產事件凸顯出的日本地方私立大學危機。 暫不倒閉,但影響中國學生就業(yè) 據了解,國際大學是6年前由山口縣和市資助40億日元建立的私立大學,去年4月入學新生僅為22人,今年4月入學新生為42人,生源存在明顯的問題。 對于日本私立大學來說,沒有生源就沒有經費。為了解決經營難的問題,他們開始大量招收中國留學生。 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國際大學申請了“民事再生手續(xù)”,暫時不會破產。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的胡志平透露:“該校成立時得到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現在當然不愿看著它破產,國際大學申請的是民事再生手續(xù),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該校又找到了新的支持者,暫時不會破產,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yè)不會出現問題。” 中國駐日使館教育處還通過傳真給記者發(fā)來一封學校法人、理事長和校長致學生家長的信,摘要如下: “民事再生手續(xù)是依法減輕大量債務,力圖重建大學的法律措施。日本的文部科學省也在為我校的重建給予格外關懷……我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理解:這項法律措施對我校來說是新的開始,我校與從前一樣繼續(xù)教學授課。我們保證現行的教學計劃一直維持到令子、令女畢業(yè)。關于此事我們在幾天前由校長親自做了說明,參加說明會的同學們可以學到畢業(yè)一事得以確認,現正在安心學習! “此外,今后支援我校的贊助單位鹽見HOLDING公司已定,這樣大學在更加安定的財政狀態(tài)下推進重建工作也得已確定! 但胡志平也坦言:“雖然如此,學生的就職肯定會受影響,畢業(yè)于這樣一所眾所周知的申請過破產的學校,對學生的就職不利,另外,雖然暫時不倒閉,將來很難說情況一定會好轉,所以駐日使館教育處已經采取相應措施。” 國際大學這次躲過了倒閉的噩運,是新的開始,還是臨死前的回光返照,還要用時間來證明。 “全入時代”導致地方私立大學危機 國際大學申請破產雖然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反映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即日本地方私立大學日益陷入危機。 目前,日本社會“少子化”現象非常嚴重。截至2003年,平均每個婦女僅生育1.29個小孩,日本小孩的數量連年減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年輕人生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很多人不想結婚,結婚以后不想要孩子。 日本《讀賣新聞》今年2月25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日本多數單身女性認為單身也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該報在日本各地對1853名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了面對面調查,結果顯示70%的日本單身女性都寧可保持現狀。1975年,30歲至40歲日本不結婚的女性只有8%,到2000年達到27%,現在這一數字更高。對男性的調查結果也表明,66.7%的男人認為不結婚也能過得很幸福。到35歲還沒結婚的男人為43%。 東京入國管理局局長坂中英德說,2006年日本人口達到1.28億的頂點之后將會急劇下降,到2100年,日本人口將會減少一半。 日本作家豬瀨直樹表示,日本目前小孩少了更顯得嬌貴,任性是共通的特點,加上升學壓力不大,缺少學習熱情,很多小孩高中畢業(yè)后不想上大學,選擇參加工作,這樣導致大學生源更少。 與此同時,日本的大學數量還在上升,和10年前相比,日本大學又增加了150所,全國總數突破了700所。因此,在上個世紀末,有人估計到2009年,日本大學就到了“全入時代”,即每個小孩想上大學都能上。有人甚至諷刺說,到那個時候,學生寫個名字、交上學費就能上大學。 前段時間,日本文部科學省統(tǒng)計數據表明,到2007年全入時代就會到來。而大多數人認為,實際上全入時代會來得更早。 在這樣的狀況下,日本地方私立大學就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小城市機會少、生活冷清,留不住年輕人,年輕人向往大城市。記者出差到一些日本小城市時,經常一條大街看不到一個年輕人,連賓館服務人員都是老頭、老太太,這種地方的大學很難吸引當地的年輕人。 日本學生如何擇校 目前,日本大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方面是好的大學門庭若市,學生踴躍報名,一方面不好的大學門庭冷落,招不到學生,大學之間競爭生源日趨激烈。 這種競爭不僅表現在國內,在國際上也競爭留學生生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到日本留學的學生達十幾萬人,這與日本擴大留學生的政策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各大學迫切需要生源。 因此,中國學生需要意識到的一點是,大學“全入時代”也是學生待價而沽的時代,教員的質量、講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服務,學校的服務內容學生作為顧客不滿意可以掉頭而去,F在信息發(fā)達,每個大學都有公開的網頁,可以貨比三家,向有關部門咨詢也比較容易。 對于日本學生來說,因為是全入時代,容易考上的大學并不是最佳選擇。日本學生的口頭語是:與其選確定能上的大學,不如選難考的大學。 所以日本人一般不只考一個學校。在他們的選擇中,有一所是對自己來說最難考的學校,也是最想上的學校。其次是有自己想學的專業(yè)的學校——有的學校名氣不大,但某些專業(yè)在社會上很有聲譽,找工作容易。有電腦教育的學校在目前的日本也比較熱門。此外,對取得各種“資格”有利的學校也是日本學生趨之若鶩的——資格對就業(yè)有利,很多學生在上學時就考慮到將來的就業(yè)問題,想在大學期間通過學習取得“資格”。 此外,他們還會考慮的因素包括:設施是否完善——因為設施的完善程度反映著一個大學的經濟實力,是否是綜合大學,是否有歷史傳統(tǒng),是否有著名教授和小班上課,是否有外語教育和俱樂部活動。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選擇一所快要倒閉的地方私立大學的110名中國學生,未免顯得太草率了一些。 資料:大學教育“全入時代” 從發(fā)展過程來看,各國大學教育一般都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培養(yǎng)國家棟梁和精英的時代,升學率為同一年齡層次的10%-15%;第二階段是超過15%的大眾化時代,升學率超過34%;第三階段則為全入時代,即希望上大學的人都有機會。(來源/瞭望東方周刊,作者/何德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