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上藝術預科
2000年,大學2年級的Rebecca有些迷茫:在中文系學了2年,越發(fā)覺得那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隨著那時上海開始的留學法國熱,一些辦理法國留學項目的中介也陸續(xù)開辦出來,Rebecca萌生了出國留學之念。父母意外地投了全票,不但在經(jīng)濟上全力支持,而且也十分樂意看到女兒出去獨立生活。,Rebecca從小就很喜歡法國的電影和藝術,對于法國文化的好奇也從沒停止過。當?shù)弥约赫娴目梢匀シ▏魧W的那一刻,Rebecca特別興奮。沒有丁點法語基礎的她學了4個月的法語,花了半年的時間辦理申請拿到了Visa…… 在小城市學法語的好處 到法國時值3月。中介為Rebecca申請的是卡昂(CAEN)大學語言部為期半年的語言課程,學費貴得驚人。但是Rebecca更關心的則是新環(huán)境,她發(fā)現(xiàn),卡昂雖小卻是個幽靜的城市,與上海是個大反差!真到了法國,國內學的那點法語基本派不上用場,即使她能用法語問路,也完全聽不懂法國人的回答。Rebecca唯有靜下心來耐心學習。慢慢,在國內學的語法知識初見成效,比起零基礎的國際生,Rebecca的優(yōu)勢和進步要明顯許多。除了每天六七個小時的法語課程,Rebecca回宿舍后還要鞏固吸收,有機會就找老外練習。在小城市里學語言的好處是:小城市的生活比較單調,學生能夠花更多的心思在學習上。老師經(jīng)常布置閱讀作業(yè)給學生,有時也讓學生自己寫文章在課上發(fā)言。 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不怕說錯,多找機會開口,每天堅持看電視聽收音機,Rebecca的進步十分顯著。其實,盡量避免和中國學生說中文,在卡昂的任何時候則都是學習法語的機會。那個半年,對于Rebecca來說充滿著變化和新鮮。 在塞納河上交作業(yè) 半年后,Rebecca通過了TELF法語考試,申請了巴黎mod'art服裝設計學院的預科課程。由于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和美術基礎,Rebecca選擇了藝術預科課程。 mod’art學院的藝術預科主要學的是:繪畫、藝術史、裝置藝術等課程。除了學繪畫基本功和了解藝術方面的知識外,學校最主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那個時候,Rebecca才明白了其實服裝設計并不應該局限在服裝方面,想要成為服裝設計師,就必須有創(chuàng)新的思想,還必須了解其他藝術門類。比如,老師給定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充分自由去發(fā)揮,無論做手工,還是用攝影、用文字或繪畫甚至肢體語言來表達都可以。有一次,老師帶Rebecca他們去巴黎圣母院和蓬皮杜藝術中心參觀,要求學生根據(jù)這兩個地點完成作業(yè)。而交作業(yè)的那天,老師依然把地點選在那里。Rebecca用文字,把這2個地方能讓她聯(lián)想到的所有詞都寫下來,然后將詞當作是線條勾勒組成這2座建筑物,就像畫畫一樣,只是所有的線條都是用文字組成的。當天,Rebecca在塞納河的橋上做著展示,把那些詞像詩一樣的讀出來。這一年,Rebecca逐漸摸索到屬于自己的藝術感覺,開始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特長。 在巴黎街頭上課 等到Rebecca找到自己的風格后,她決定轉學到studiobercot,那是一所偏重設計的服裝設計學院,也是Rebecca認為更適合她的學校。Rebecca特別喜歡學校的校長,一位法國老太太,她的思想和審美卻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過時,始終走在時尚前沿。平時校長也會帶著學生到巴黎街頭上SHOPPING課,那其實是一門課程,主要通過校長評價設計師的作品,讓學生最近距離的接觸到服裝作品。校長會在SHOPPING時在審美上給出一點指導,比如說哪些設計師的作品好,哪些不好,好在哪里,還會根據(jù)當季的服裝作品,來具體分析設計師應具備的靈感來源、對于流行趨勢的掌握、以及如何與以往的作品做比較等。學習服裝設計的課堂再也不是對著幾張小的可憐的圖片評論,而是對著真真切切的服裝作品,學生也隨時可以試穿衣服,感覺一下奢華或是簡潔。除了正常上課外,每個禮拜學生還將有幾個下午的時間不用在學校上課,可以出去為作業(yè)做準備,比如去圖書館查資料、到書店買書、買完成作業(yè)所需要的材料等。而晚上則用來做作業(yè)。在studiobercot學習的2年,Rebecca逐漸建立起了關于時尚和設計方面的信心和審美。(來源/申江服務導報,作者/陳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