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不是“呆”學
中國人有一句俗語叫做“入鄉(xiāng)隨俗”。遺憾的是,身在海外留學的許多中國人卻遺忘了前人的經(jīng)驗。 比如說,多數(shù)中國學生整天和中國人待在一起;有些中國學生承認他們根本沒有外國朋友,只吃中國食物,下課以后只講中文。這并不是說不好,聯(lián)絡同胞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假如留學生活成天如此的話,就不能好好利用在海外學習這個有利條件,去熟悉另一種文化,去“隨俗”。如果只是為了學英語,完全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留學,因為在中國也可以學英語。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是一種只有使用才能發(fā)揮作用的工具。即使我們每天都讀英語教科書,如果對美國文化中常談論的話題一無所知,或者不知道談論的方式,仍然不能用英語很好地交流。因為談話的風格和禁忌在不同語言中的差異相當大。這就是為什么要隨俗。比如,在中國問別人年齡很正常,同樣的問題在美國則被認為不禮貌。 當生活在另一個國家,我們應當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熟悉這個國家的文化。譬如,到街上去轉(zhuǎn)轉(zhuǎn),或者去看看當?shù)夭┪镳^。電影、戲劇和各種表演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組成部分,電視則是了解當?shù)赝ㄋ孜幕慕^佳方式。另外,嘗試一下當?shù)氐氖澄镆埠苤匾,因為飲食在所有文化中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和當(shù)厝私涣,只有這樣才能更多了解當?shù)匚幕?br> 留學生應該把這些活動看作是海外學習的一部分,它們同上課、寫作業(yè)一樣重要。缺了這些,我們的海外經(jīng)歷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大部分學習不是在學校里,而是在特定環(huán)境里進行。當我們在海外學習時,這個環(huán)境就是我們所處的外國文化。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有機會到海外留學,在旅行和學習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思想、技術(shù)、理念。他們會將這些帶回國,從而使中國變得更強大和美好。但前提是在國外學習的時候,他們能夠真正利用各種學習當?shù)匚幕臋C會。(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叁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