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碗金碗都是碗
前年到莫斯科、圣彼德堡,最耀眼的是各種教堂金光閃閃的圓頂、尖塔。從克里姆林宮、紅場,夏宮……到汽車經(jīng)過的許多街道,幾乎處處可見。有的還在裝修、油漆。顯然,俄羅斯正在重光祖宗遺產(chǎn),振興旅游觀光,復蘇社會經(jīng)濟。3天的走馬看花,讓我們無比贊美,圣彼德堡不愧為街道整齊、建筑雄美、藝術(shù)瑰麗的一流旅游城市。但也不無感嘆:過去好象捧著祖宗遺留的金飯碗去乞食。但一旦讓金飯碗煥發(fā)出藝術(shù)魔力,定然會揮發(fā)出經(jīng)濟效應。 旅游車停在一家中餐館門外,我們正要進去午餐之際,忽然見到對面一個街景:一位年紀入冬的白發(fā)蒼蒼老嫗,陳年厚衣裹緊身體,脫色圍巾從頭裹到脖子,坐在一個破舊小木箱上,眼神凝滯冷對,鋪著一塊破舊膠布上,擺著一小堆馬鈴薯,幾個西紅柿。我們站著,觀察很久,沒見有人來光顧。終于來了個老翁,挑了半天,講了很久,才買了兩個西紅柿。進餐時,我們的菜肴也清淡,肉類很少,新鮮青菜不多。進餐出來,依然見到這在俄羅斯的深秋的街頭擺攤老嫗木然坐著。不禁嘆氣:“這七老八十的怎么活呀?”陪同我們旅游的中國留學生也嘆氣說:“這樣的老人,我們司空見慣啦!兒孫賺的錢還不夠自己用,自己的退休金不是微薄就是沒有。連買火柴的錢也沒有,只好省下這些馬鈴薯和西紅柿來換錢啦!” 其實,這些留學生自己日子也不好過。他們放棄學習、休息充當義工,甘為大會服務。會后又樂意充當導游,帶我們觀光游覽。到圣彼得堡,參觀夏宮冬宮后,一起休息,無拘無束地閑談。“說實在的,來這里留學,很多學科、研究還是先進的,高水平的,但是對前途沒有信心。說俄語只能在俄羅斯用,俄羅斯生活水平又低。” 回到莫斯科,路過宮殿似的莫斯科大學校園,我們不禁贊美:“夠雄偉!”身邊的留學生義工應道,“你們知道教授賺多少錢嗎?我們的教授月薪只有100到150美元,生活可清苦啦!”我心里很同情,但嘴里說:“那里賺錢那里用,哪個國家都要養(yǎng)自己的人民。大家都是知道的,俄國目前經(jīng)濟不怎么樣,遠遠比不上我們祖國,但它的許多科技又遠遠在我國前頭,領(lǐng)先不知多少年。好好學習,把握時光,前途是無量的。” 我們都是身處異邦為異客,才認識一兩天,才見過一兩面,像故知似親人,掏心掏肺地交談,暢所欲言!安灰彦X看得那么重要吧!國內(nèi)一些貪官不是錢有了而命卻沒有了嗎?”一個留學生搶著說:“是呀,從前的皇帝用金碗吃飯,我們用瓷碗不是一樣吃嗎?”“他們的冬宮夏宮不是也帶不走嗎?”又一個留學生爭著說。我們不禁驚喜,不愧是年輕人,容易困惑,但只要點一點,也容易撥開迷霧。確實,瓷碗金碗都是碗。也許用者有不同的特殊感覺,可是吃進肚里都是飯。如果正正當當,捧著金碗吃飯,當然很寫意。如果為了能夠捧著金碗吃飯,而不顧一切,不擇手段,還不如老老實實捧著瓷碗好啦。 (來源:美國《星島日報》 作者:展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