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隨筆:唐裝的故事
一位金發(fā)碧眼的女孩,穿著大紅碎花的旗袍,旗袍下面不是長筒絲襪,而是牛仔褲;足下不是高跟鞋,而是旅游鞋,就這樣走在紐約的大街上。不是唐裝的傳統(tǒng)穿法,也不是唐裝的本來韻味。 但是,唐裝不論誰穿,還是怎么穿,都會讓人聯想到中國。在紐約,但凡節(jié)日、婚慶或其它隆重場合,很多生活在這里的華人都會選擇著唐裝。對于在紐約工作的中國人來說,唐裝也是他們在出席某些場合時首選的服裝。今年3月8日婦女節(jié),中國駐紐約總領館邀請在紐約的女界朋友共同慶祝節(jié)日。那天,中國的女外交官和外交官的夫人幾乎都是身著唐裝,或典雅、或婉約、或端莊,那色彩艷麗,做工考究,別具韻味的唐裝著實成為了那次招待會上的一道風景。 其實,唐裝并非華人專美。在不久前舉行的紐約大學生中文比賽現場,十幾名沒有任何中國文化背景的參賽美國大學生,無論演講比賽還是才藝展示,大多數都選擇唐裝為自己添彩。他們的服裝也許得到中文老師的指點,搭配比較講究,也別有一番“中國味道”。據在紐約工作多年的一位朋友講,他曾應邀到一位美國朋友家做客,沒有想到主人身著唐裝迎候他的到來,而他自己則是西服革履。 在紐約最大的華埠唐人街,有幾家專營唐裝的店鋪。其中一家在唐人街已有近40年的歷史了,這家名叫上海美麗服裝公司的唐裝店,專門手工制作唐裝。老板是來自上海的陶先生,他用“還可以”來概括這么多年來的生意狀況。這里,做一件旗袍大約需要6個星期,手工費根據面料的不同而不等,最低為280美元,他的主顧華人洋人都有。另有一家名為“金洋”的服裝公司則以出售唐裝為主,這里出售的唐裝均來自中國。十幾年來,唐裝的顧客更是以洋人為主,店主介紹說,前來購買唐裝的洋人占七成,而唐人只有三成,生意最好的時候是2001年左右。那年,在中國上海舉行APEC會議,參加會議的各國領導人身著唐裝合影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位于紐約華埠的美洲華人博物館正在籌備2006年旗袍展覽,目前正在征集旗袍和旗袍相關的故事!澳阌袥]有長輩傳留給你的旗袍?”“你有沒有重新改縫那件旗袍?”“你有沒有當時家人穿著那件旗袍的照片?”“那旗袍對你具有特殊意義嗎?”這些征集詞的問號后面,也許就蘊涵著一個個與唐裝有關的故事。有人說,服裝是簡單的,它就像一個符號;服裝是復雜的,它承載著一段歷史。(來源:中新社記者譚宏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