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首都的自行車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從孩子到老人,從郵遞員到公司經(jīng)理,幾乎人手一輛自行車。雖然阿城僅有73萬常住居民,自行車擁有量卻高達60萬輛,全城約有40%的交通是由自行車承擔。阿城自行車的普及、流行及創(chuàng)造的自行車文化,反映了阿城人不尚虛榮、踏實務實的生活態(tài)度。 和歐洲其他地區(qū)一樣,自行車是在19世紀進入阿城的,但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阿城的自行車數(shù)量曾一度大幅下降,不過為時不長,自行車便又卷土重來。 20世紀六十年代,年輕的自由主義者在阿城市議會獲得多數(shù)席位。在他們不成系統(tǒng)的政策主張里有一項是建立“白色自行車”制度,即由政府提供自行車供阿城居民免費使用,這些公車全部漆成白色,以作識別。后來,阿城人還為自行車設定了節(jié)日。2000年9月24日,阿城通過一項法案,宣布該日為“無機動車日”。繼而在2001年又規(guī)定每年的5月12日為全國“自行車日”和“全國風車日”。這一天,人們可以騎自行車欣賞沿街的風車,自行車再加上美麗的風車構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組合。 實事求是地說,荷蘭是一個富國,阿城人更不是買不起汽車,但他們沒有選擇“四輪”,而獨鐘“兩輪”,許多人是騎了一輩子自行車,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對自行車的情有獨鐘,他們是這樣解釋的:“這僅僅是因為自行車環(huán)保又實用! 與阿城相反,作為“自行車王國”的我們,自行車正日益受到冷落,有的地方甚至有退出歷史舞臺的跡象。對自行車的厭棄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公款濫購轎車,公車數(shù)量達到空前地步。與此同時,公車私用已成正常現(xiàn)象,有公車可用,還要自行車干什么?二是一部分富裕起來的人迫不及待地擺脫騎自行車的“寒酸相”,于是爭先恐后地成了“有車一族”。三是一些地方不切實際地提出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把自行車作為逐步淘汰的對象,有的甚至認為自行車與現(xiàn)代化格格不入,致使“自行車王國”的自行車一落千丈。 根據(jù)中國的國情,發(fā)展自行車是一條最務實最環(huán)保的路子。當然,筆者這樣說,并不是說不要汽車,但作為13億人口的國家,人均一輛小汽車的路子是根本行不通的。不說道路容不下這許多小轎車,就是停泊難題也無法解決。至于汽車的消耗油料和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更給盲目發(fā)展汽車敲響了警鐘。為此,我們不妨學學阿城人,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如何?(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魏信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