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yīng)該知道的“詩”里“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圓月被視為團(tuán)圓的象征,也是文人騷客情感之所系,自古以來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作為華夏民族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中秋”在歷史演變中留下的痕跡。下面為您摘選了優(yōu)秀詩詞對聯(lián),供您在閑暇之余給孩子講解千年古人的“中秋”情節(jié),也希望能一解您“佳節(jié)”的思鄉(xiāng)愁。 中秋之夜,讓我們的孩子朗誦給全家聽吧。 最膾炙人口的篇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還有更多……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臨風(fēng)一嘆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娟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