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馬來西亞]李憶莙

一瞻珠穆朗瑪峰的神采是很多人的夢想。
我們這次的西藏之旅,之所以選擇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飛拉薩,再由拉薩取道中尼公路,經(jīng)曲水、江孜、日喀則、定日、聶拉木等城鎮(zhèn)到樟木出境返回加德滿都,最主要的原因當然也是為了要圓這個夢,其次,中尼公路沿線上的風花雪月,超凡脫俗的塵世之美,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穿越領略的。
無疑,西藏是一個大話題,她的博大精深,是永恒的人文話題;而珠峰則更為人類滿懷壯烈一步步征服大自然的夢想所在。
將近10天的時間,我們一行8人,加上導游偉世,兩位藏族司機多吉和達娃11人,開兩部豐田越野車沿著中尼公路一路進發(fā),全程近800公里。途中翻越了好幾座4、5千米的高山。還在不及300米的近距離親睹了卡惹拉冰川的雄姿。其中的加措拉山,海拔5520米,是中尼公路的最高點,崗巴拉山與卡惹拉山都在5000米以上。對許多人來說,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度也許一輩子都無法到達。而對我們來說,雖然之前已作好了心理準備,但面對越高越惡劣的自然條件,高原反應也越來越強烈。這也就是說,當信念遇上高原,頑強并沒有任何特殊意義,反之,對大自然的敬畏則是人類應該記懷的一段情感。
如果說山脈是西藏的骨骼,那么江河則為西藏的血脈,它們奔涌流動,為高原注入生命的活力。而湖泊卻又是充滿靈性的表征,它或突兀浮升在巍峨高山環(huán)抱之中,或鑲嵌在渺無人煙的山脊上,或以大面積出現(xiàn)的雄渾之美,讓人贊嘆不已,或以冷傲凌駕于山勢險峻之上。比如在珠峰長芒冰川附近的那個懸湖,它不僅整個懸掛在珠峰的高峰絕壁上,而且更奇妙的是湖底凌空,浮突于冰川之外,但卻不曾塌下一棱半角。如此冰清玉潔又神奇的靈物,也唯有像西藏這樣的靈地才能孕育得出來。理所當然的,那里也就成了朝圣之地——藏民年年月月對山川湖泊膜拜,也是對生命之源的頂禮。
十天來,其實我已不能確鑿地記得翻過多少座山,涉過多少江河和溪流?傊且宦返娘L景,千變萬化。高原山體該怎么去描繪它呢?那種變化,不就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嗎?盤行在山路上,俯瞰下山的路,兩側的風景果真是無限風光。下得山來,眼前視野忽然開闊,那是一大片的草原,草原上散布著白帳篷,帳篷頂上飄著淡淡的炊煙。風馬旗漫山遍野飛揚,牧民騎著馬,趕著暮歸的牛羊,引得狗兒狂吠不已……倉庫里跑出幾個小孩子,稍遠處有佛塔、廟宇、瑪尼堆、森林和雪山,天邊晚霞如火一般燃燒……
而從拉薩到江孜,那一路的風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帶來最多感悟的是那人間煙火氣。去江孜,第一座要翻的是崗巴拉山,海拔5030米,過了山口馬上就可以看見羊卓雍湖。此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屬高原咸水湖,湖面幽藍,碧波輕蕩。周圍群山環(huán)抱,悠遠的晴空,云朵累累,天光山色倒映在湖水上,圣湖之美,兼有寧靜和諧的恬然。湖岸半島上有一座200年的古寺,是全藏唯一由女活佛住持的寺廟,據(jù)說已延續(xù)了十二世,深受藏民敬仰。每年至此來游湖轉寺的信徒不計其數(shù)。那天我們在壯偉美麗的羊湖停留了很久,圣湖之美固然是原因,而最大的原因還是我們在那里遇到了一隊牧民。被他們的歌聲和歡樂所吸引,都不由自主地坐下看他們唱歌跳舞,竟也聽得如醉如癡……他們的臉上雖有風霜,但卻透露著一種滿足。他們扶老攜幼,在放牧之余選擇這片最接近藍天和風景秀麗的地方歇息,他們生火,煮酥油茶,吃喝,然后唱歌跳舞盡情耍樂。從他們那有如天籟般的歌聲中,讓我們領略到那是生活在大自然靈地里的率性表現(xiàn),是一種對生存的真誠與坦蕩。我們給他們拍照,讓他們看自己出現(xiàn)在數(shù)碼相機里的影像,把他們逗得又驚又喜。有位老太太請我喝酥油茶,她取過一個杯子,用她那又臟又油膩的袍子擦了擦,就斟滿一大杯遞過來,一截拇指還浸在茶液里,其余的指甲都滾上了黑邊。天啊,那么臟。她真誠,我可并不坦蕩,當然死命推搪。但是我已貪圖過,已感受過——在堅硬而干燥的西藏,他們卻活成如此浪漫的一種人生,全憑了對生活的一片熱愛、對宗教的虔誠。
群山如浪,綿延開去,翻過加措拉山,中尼公路猶如一條絲帶盤旋而下,到山腳就是定日縣。這時已將近七點,天卻未黑。我們下榻于安多旅館,前面一個大院落正在施工,是在主體建筑上擴建,十幾個藏工一邊工作一邊唱著歌,歌聲很大卻不擾人,只覺得是一種歡暢。
這一晚,偉世分給我們每間房一瓶氧氣,說這里已很接近珠峰,夜里氣溫下降氧氣更少了,高原反應會比較強烈。若一宿大家都沒不適,清晨六點便動身上珠峰。細心的多吉則再三叮囑,若感覺頭疼睡不著覺,千萬別服安眠藥,否則有可能就此長睡不醒。動身之前看過不少高原缺氧的文章,再加上一些危言聳聽的傳說,對將要面對的這莫測的一夜,心里不免有點擔憂。不想?yún)s很快就入睡了,而且大家都一宿無事。想來是我們入藏的時間長了,已經(jīng)適應。
出發(fā)時大地依然漆黑,一切都是靜悄悄的。出了小鎮(zhèn),天色微明,但見滿世界是褐色的大石頭。由于河流侵蝕而形成的谷地,布滿碎石、砂礫,與灰白色的山巖混跡一體,像一個混沌的世界,給人一種宇宙洪荒的感覺。但是一過了河谷,四周都是莊稼,車經(jīng)過小路,揚起漫天塵土。由山上融化的冰雪所匯成的小溪在屋前流淌,奔騰的水聲有如鏗鏘音律。過了莊稼地,景象又完全不同了,一路都是干燥蒼白的曠野,似有若無的“路”兩旁都壘起石頭堆,一直伸延開去——這就是西藏無處不在的瑪尼堆。石頭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或佛像,以求神靈護佑途經(jīng)者。

絨布寺
絨布寺在珠峰半山腰,前往珠峰大本營的人大多會在此停留作些登山準備。我們到達時時間尚早,就在那里的小餐館吃早餐。餐后到絨布寺去看,這號稱世界海拔最高的寺院,其實并不特別堂皇華麗,只因建在5000多米之高而成為世界之最,讓人諸多想像認為它必定很神秘。寺前白塔香煙縈繞,塔下有很多瑪尼堆,塔上并無例外地層層系掛著迎風飛舞的五彩經(jīng)幡。寺里靜靜的,進去是一小庭院,皆為雕梁畫棟。寺共五層,只開放兩層。絨布寺是觀看珠峰的最佳位置,清晨耀眼的陽光滿滿地撒下來,呈金字塔形的珠峰頂,被耀眼的陽光照得通徹,線條壯麗,像鍍上了一層剔透明朗的光澤,令人心胸大開。珠峰經(jīng)常被云霧遮繞不輕易露面,我們這一大早就能見其“半遮面”,該也算得上是個好兆頭吧。
從絨布寺到珠峰大本營還有8公里,我們坐康巴人的馬車上去。他們一路唱著牧歌,配合著“嗒嗒”的馬蹄聲,向崎嶇巔簸的山路挺進。前方一片干燥,掀起漫天煙塵但很快地就被白茫茫的混沌世界所覆蓋。而珠峰卻在這時露面了,當這壯麗雄偉的世界第一峰以其8848.13米的高度,無遮無掩地映現(xiàn)在眼前時,我并沒有大呼小叫,我完全被震懾往了,當時的感覺似乎是站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邊緣。她就是雜志精美圖片上的那個樣子:神奇、神圣、冷酷而又充滿誘惑。她的冷酷無疑是超凡的,但同時又散發(fā)著無限的塵世之美。我呆了許久才回過神來,拿出相機想攝下震撼心魄的那一刻,但卻沒能準確抓住最美的瞬間。

絨布寺喇嘛正表演“跳神”,藏語稱為“嘛尼日珠”,意為祝愿人間幸福吉祥
到了大本營天氣仍然良好,裸露的珠峰以她雄俊的身影凌駕于萬峰之上。已在那里守候的人都不由為我們鼓掌慶賀,說這是非常罕有的幸運事。當中有人已經(jīng)在此守候了一整個星期,總算了卻了心愿,正趕著下山呢!
大本營有供住宿的帳篷出租,也有人自行扎營。他們把帳篷扎在溪水邊,據(jù)說喧騰的溪水奔流聲可以減輕高原反應的恍惚感。大本營到處都是石頭、裸巖,雖有人聲,卻總覺得欠缺人氣,給人一種蒼茫大地很是荒涼的感覺。倒是那些帳篷,在這石頭世界里像忽然冒出來的小蘑菇,既鮮嫩又嫵媚。
在珠峰立碑處留影時,心里充滿感動,人生可記取的少之又少。感覺西藏,浪漫不是最后的;人生的夢太多,而能實現(xiàn)的總是少之又少。對于曾經(jīng)過的,有敬意和敬畏心,也是極自然的,所謂云過處,癡心如故。誰又知道我們還有多少身后的日子可供感覺和憶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