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子女教育:華人家長與老師溝通至關重要
華聲報訊:新學期伊始,學生們重返校園,作為家長能對孩子的教育做些什么?又該如何做?曾在加拿大多倫多教育局的“安居與教育合作項目”中任輔導員多年,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的華冠新在與眾多的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接觸中,總結(jié)出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參與是子女教育成功的關鍵。她特別提出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對孩子的進步至關重要。 據(jù)星島日報報道,華冠新認為學校的排名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華人家長與老師的交流與溝通,這對孩子在學校的適應非常有幫助。華冠新在活賢社舉辦加拿大教育講座時,發(fā)現(xiàn)家長提出的問題中有許多都是應該直接向?qū)W校老師提出的,說明華人家長在與教師的溝通方面往往做的不夠,或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有些家長是因擔心語言的障礙而不愿意去溝通。其實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如果你真想與學校溝通,總會找到辦法。首先你可以想好要談的問題,做些準備,查查字典,在有備而來的情況下,交流會變得容易些。如果英語實在不行也可以要求學校找翻譯,作為納稅人有這個權利,而且學校也不會拒絕。 華冠新說,華人家長要做到讓老師、校長甚至學校秘書都認識你和你的孩子。否則一個老師管20多個孩子,除非孩子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問題,老師才會注意到你的孩子。其實有很多老師是很敬業(yè)的,她們會很樂意聽家長談孩子的情況,如果老師在開學初還不了解你的孩子的情況,在家長的要求下,有的老師會在今后一段時間特別留意,或做些記錄,過一段時間再反饋給家長。但關鍵是家長首先要提出要求。老師會回答家長提出的任何問題,家長不用擔心會占用老師的時間。當然如能事先約好時間效果會更好。家長可以打電話或讓孩子帶信給老師約定時間。 華人家長與學校溝通的其它機會其實也很多,象每學期開始學校都會舉辦家長與教師見面會(Curriculum night),還有諸如燒烤之類的籌款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校長都已經(jīng)準備好與家長溝通,華人家長可以就任何關心的話題提問。另外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家長委員會的事務,盡管可能要占用些時間,或不會與你的孩子直接相關,但這體現(xiàn)了你的參與。學校教職員工傳統(tǒng)上就是中產(chǎn)階級白人占主導,如果移民自己本身不積極參與推動,學校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和重視移民的問題。 華冠新認為,在孩子在校的各個階段,華人家長都應重視與學校的溝通,但在高中階段可能會有些不同,孩子可能會不希望家長介入,或覺得難為情。因此要考慮些技巧,在找老師之前,應先征求孩子的意見,最好不要背著孩子去找老師。不要當孩子的面對老師或他人講過多孩子負面的東西,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影響親子之間的交流。有些問題不是孩子與學校溝通的問題,而是家庭本身的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