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譜華文教育“春天之歌”
2005年2月18日
2004年12月13日~17日,國僑辦在廣州舉辦“第四屆國際華文教育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國內外近400位華文教育工作者針對國際華文教育現狀及發(fā)展進行卓有成效的研討。正如陳玉杰主任在華文教育基金會成立時所說,“中國華文教育將迎來新的發(fā)展契機”。華文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而我們該為這首春天之歌的譜寫做些什么? 美國:聚合力量,建立與美國教育系統接軌的華文教育體系 何振宇,全美中文學校協會會長,八十年代末起從事華文教育。 自70年代末以來,大量中國學子赴美留學,使全美范圍內用漢語拼音和簡體字進行教學的中文學校大量涌現。全美中文學校協會正是在這一潮流中應運而生,并逐步發(fā)展壯大。從1994年成立至今,已由成立之初的5個州的14所中文學校,發(fā)展成分布在41個州近300所注冊會員學校。協會以“源于會員學校,面向會員學校,益于會員學!睘樽谥迹酆狭α,利用整體優(yōu)勢,力求建立一個與美國教育系統接軌的華文教育體系。我們希望看到未來的中文學校不只是對華裔學生開放,而是向美國社會打開傳播中華文化和藝術的窗口。 在實際開展華文教育的措施方面,有以下幾點建議:1.希望多舉辦主題夏令營,以中華文化中獨有的特色吸引海外華裔青少年;2.海外華文學校的教學輔助教材缺乏。希望能增加一些用住在國當地語言編寫的關于中華文化、歷史及地理知識的讀物,以加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3.由于海內外教育方式的差異性,在進行師資培訓時,希望能注重互動式教育方法的培訓。 美國:海外華文教育重點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許笑濃,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創(chuàng)會會長,1964年赴美,投身華文教育三十多年。 根據我本人接觸、投身及研究華文教育30余年的經驗及感受,我認為海外華文教育應著力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就是學生的心理成長問題。海外中文學校的學生大多為5-18歲的青少年,我們最重要的使命應該是為這些處于成長期的學生提供適應他們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明確自我心理定位,使其建立對于中國的文化認同感。第二,海外的新老學校之間應加強交流和合作!靶聝S”和“老僑”中文學校之間不能是競爭關系,我們應該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例如“老僑”學校的學分轉換制度、教學大綱及教學經驗等都是“新僑”學?梢越梃b的。第三點也很重要,就是我們應該明確簡繁體、拼音及注音之間的矛盾并非是政治問題,不能讓這一矛盾成為海外華文教育發(fā)展的障礙,甚至成為分化海外華人下一代的威脅。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建立孩子們對于中國的感情及維護。第四,我們要通力合作,力爭進入當地主流社會。 加拿大:重讀輕寫——華文教育的捷徑,還是弊端 榮萌,加拿大蒙特利爾中文學校校長,該校98%教師為原國內中小學教師,2%為師范專業(yè)學生,在國外獲得碩、博士學位。 海外華文學校有很大的共性,有很多經驗可以相互借鑒和交流。個人認為,對于海外華裔青少年而言,中文是介于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的一門語言。在海外學習中文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如缺乏聽說環(huán)境、學習時間嚴重不足、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等。因此,海外華校在辦學上有很大難度,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對中國文化的感情是我們海外華校的共同課題。對于教學方法是否應該“重讀輕寫”這一問題,目前海外華文教師中存在不同的聲音。眾所周知,漢字的書寫對于海外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很多教師采取“重讀輕寫”的觀點,認為此種方式能較好的培養(yǎng)并保持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而其他老師則認為,漢語是音、形、義有機結合的整體,不可偏廢,漢字的字形對于學習其發(fā)音、了解其意義都很重要,學習漢字的書寫對于學習中文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漢字書法也是一門藝術,對于推廣中華文化有很積極的意義!爸刈x輕寫”是海外華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較有爭議的問題,比如在我們學校教師中意見分歧就很大。我個人覺得,學習中文應該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有所重視,當然在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側重。 歐洲:西方社會完善的福利制度使中文學校舉步唯艱 齊忠權,瑞典馬爾默中瑞友好文化中心中文學校校長。他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來自歐洲的華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反映。 歐洲各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相當完善,以瑞典為例,當地的教育完全免費,這一點對于發(fā)展時間還不是很長的中文學校而言,生存及發(fā)展的壓力很大,舉步唯艱。而且相較其他地區(qū)而言,歐洲的中文學校規(guī)模都較小,希望國內能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的照顧力度。就北歐的華人而言,多為東南亞華裔移民,還有一些是中國改革開放后過來的留學生。因此在開展教學上,他們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情況的不同,對于教材的難易程度、教學進度的要求具有較大差異,需要區(qū)別對待。 從海外華文教育的良好發(fā)展而言,海外中文學校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如學習中文至一定程度應掌握多少語法、多少漢字等,以對海外華文教育進行規(guī)范;在師資方面,本人認為華文教師的資格認證很必要,華文教育是一項偉大事業(yè),不能什么人都可以當華文教師,應該有一個統一且嚴格的認證制度;另外,海外華文教育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如瑞典政府鼓勵多元文化,這對于我們中文學校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歐洲:在沙漠中建設一片綠洲 葉玉蘭,西班牙馬德里中文學校校長。該校目前有學生500多人,為現西班牙規(guī)模最大的中文學校之一。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實力的日益強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顯著。與中文在全世界越來越引起關注一樣,“漢語熱”在西班牙也已經形成一種風氣。但我們在欣喜之余也深深感覺到在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艱難。沒有固定的校舍、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材單一以及課外讀物缺乏等在辦學中遇到的難題,讓我們體會到海外傳播華文教育猶如在沙漠中建設綠洲一樣,雖然對前途充滿渴望但仍需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中國的發(fā)展提升了華文在全球的地位,同時由于信息科技等高技術的興起,目前海外華文教育已經呈現立體推進之勢,這使得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學習華文的興趣很重要,同時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體現出海外特點,注重發(fā)展學生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而至關重要的是,要把華文教育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教學生們中文,除了讓他們掌握一門交流工具外,更重要的我們要傳授給他們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只有把文化和語言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龍的傳人”。 東南亞:培養(yǎng)青年骨干華文教師,刻不容緩 符福金,印尼泗水東爪哇華文教育統籌機構主席。東南亞的華文教育與其他地區(qū)的區(qū)別在于有較多全日制華文學校。 由于歷史的原因,印尼的華校一度關閉,華文教育被迫停辦多年,致使印尼的華文教育出現了很嚴重的斷層現象,長達32年之久的華文斷層,導致在印尼50歲以下的華人都基本上沒接受過華文教育。因此,抓緊時間培養(yǎng)年青華文教師是目前印尼華文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且由于華文教師的需求量大,單靠“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華文教師急需的難題。因此,除了中國國僑辦派來的志愿老師外,更加有效的辦法是培養(yǎng)印尼本地的青年教師。 從教學方面來說,華文學校僅僅只教授華語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式需求了,在教學中同時使用華語和住在國的語言可以免去學生的諸多不便,也得到學生們的歡迎。印尼的華文補習班應該想辦法轉變?yōu)檎?guī)的雙語學校,因為華文補習班由于時間的限制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語言和文化教育,為了培養(yǎng)掌握華語的高級人才,正規(guī)的雙語學校將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就華文教育對象而言,我認為華文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這樣我們可以通過延長華文教育學習時間的方法來營造華語的語言環(huán)境。 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事業(yè)的態(tài)度已由過去的被動觀望轉變?yōu)榇罅χС郑A計到2007年,印尼所有的公立、私立高中都將設立華文課程。因此,現在正是印尼發(fā)展華文教育的最好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