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南斯,1921年生,廣東清遠市清新縣人,英籍華人,清遠市榮譽市民,現(xiàn)居清遠。她自幼酷愛文學、美術、歌舞,曾在歐、亞、非三大洲舉辦過64次個展,還用中英文寫了不少藝術評論和詩文,經(jīng)常被邀請到英國各大學、博物館和藝術團體等講學及表演。1964年創(chuàng)立“中藝院”,廣泛地向世界介紹中國藝術,1972年獲羅馬國際文學科學院金獎,蜚聲藝壇,被譽為藝術界奇才和最杰出的中國文化大使。
因為憤怒而作文
“她是個全才型的女人。寫作、詩歌、繪畫、雕刻、舞蹈、剪紙、設計、戲劇、陶瓷、藝術評論等等,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真正的藝術型人才!泵襟w上對郭南斯諸如此類的評價并不少見,足見世人對其推崇備至摯愛有加。
世人之所以這么評價郭南斯,自然是有道理的。在一些人看來,即便窮其一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造詣就算是大家了,而能夠在兩個方面有出色的表現(xiàn),則屬鳳毛麟角,可是郭南斯為什么就能在如此多的領域里游刃有余并大放異彩呢?
說起自己寫文章的事來,郭南斯似乎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些烽火連天的歲月。“其實在年輕的時候,我是個非常害羞的人。害羞到什么地步呢,我可以給你講個小故事。我從上海轉學到馬來西亞后,有一次學校里要籌款,我就告訴父親,父親告訴我,不久一個他的朋友會來,到時向他要就可以了。等我見到父親的朋友,在他旁邊坐了一個小時,硬是沒有開口說一句話。”說起這段軼事,郭南斯仍忍俊不禁。
“后來感覺馬來西亞那邊的教學質量很不好,就又回到大陸上學,那個時候聽說廣州的執(zhí)信中學很開明,就進去了?箲(zhàn)爆發(fā)后,學校不再平靜,很多學生或自發(fā)或在老師帶領下走上街頭,寫文章、寫劇本披露日本人的侵略真相,號召國人抵抗外辱。我也深受感染,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創(chuàng)作中去了。我的國文底子很好,看到日本人在中國肆意燒殺搶掠,心底的憤慨如火山爆發(fā),有感而發(fā),所以文章寫得很順手!
“可以說,我是因為憤怒而開口,而變勇敢,變得敢說敢做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受社會促動的!
而那些栩栩如生的果雕、石雕、骨雕,更是將郭南斯的藝術天賦表達得淋漓盡致。郭南斯告訴記者,大約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因為母親病重,她便將老人接到英國療養(yǎng)。在英國,由于語言不通,老母親沒有朋友,為了不讓母親覺得悶,她在自家的后花園里開辟出一片地,用來種些蔬菜瓜果。“我越看越覺得那些瓜果很有趣,就順著它們的形狀隨意發(fā)揮,做成人和動物。我很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都是來源于大自然!
“骨雕就更有意思了。豬、牛等動物的骨頭用來燉湯后,就是絕好的骨雕材料了。有的時候自家吃的骨頭不夠,就去找賣肉的老板要,去外面撿?傊,掌握著一條法則:不管什么東西,用藝術的思維去思考,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美。然后在此基礎上,稍加點劃,就會創(chuàng)造出美麗絕倫的藝術品出來。這就需要無時無地都保持一顆發(fā)現(xiàn)的心,一顆創(chuàng)造的心。”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說起父親,雖然覺得他很聰明,但郭南斯并不諱言不愛自己的父親!耙驗楦赣H對母親不忠誠,去外面找女人,還愛抽大煙!薄@些,作為當時清遠的名門望族,都是些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郭南斯卻樸素地認定愛就應該專一!暗俏液芨兄x父母對我的包容,凡是我喜歡的,他們都不反對,任由我去做。”
對于母親,郭南斯則傾注完全不同的一種情感。母親秉持了中國婦女的所有優(yōu)良傳統(tǒng):勤快,什么事都做;善良,從來不為自己考慮。在母親生病的時候,郭南斯更是不遠萬里遠涉重洋將母親帶到英國治療!白约悍奖阏疹櫴亲匀坏模饕氖钱敃r英國醫(yī)術發(fā)達,我想要和母親長久地生活在一起!
郭南斯和戴維斯·佳有一個女兒,雖然這個女兒是郭南斯和前夫生的,但這并不妨礙女兒和戴維斯·佳深厚的父女感情。女兒和郭南斯夫婦去英國后,在接受英國思想教育的同時,也接受著中國的教育。也許是受郭南斯的影響,女兒也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并出版過作品!翱墒遣恍业氖,上個世紀70年代,英國一家出版社派女兒到廣東做調(diào)查,在清遠的時候生病了,不久就離開了我們!闭f起母親和女兒,郭南斯話語平緩,雖然歲月過去了幾十年,但她對母親和女兒的愛日久彌新。為了能時時“見到”母親和女兒,郭南斯為母親和女兒用陶瓷塑了頭像,而她們的骨灰就裝在頭像里,F(xiàn)在母親和女兒的陶瓷塑像就擺放在郭南斯的書架上。
現(xiàn)在,郭南斯“唯一”的親人就是戴維斯·佳了,這個可愛的老頭總能給她許多感動。郭南斯依然清晰地記得,“有一次自己生病了,很嚴重,佳很著急,但是又沒有辦法,為了讓我振作起來,他寫了唯一的一封中文情書?吹竭@封情真意切的‘情書’后,我卻苦笑不得。”原來,戴維斯·佳并不懂中文,為了寫這封中文情書,他找了本英漢詞典,對照英文下面的漢語,把含有“愛”和“情”之類的句子全部抄了上去。
這封沒有任何語法和邏輯的情書,郭南斯讀得很懂:沒有任何一封情書能比一顆情真意切的心更能打動人。在幾十年的歲月中,郭南斯和戴維斯·佳,這對異國情緣的夫妻,相濡以沫,相依相扶,詮釋了中國最古老的一句詩句: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昔日老友,不能相忘
郭南斯為人真誠熾熱,一生和無數(shù)的大師藝匠結交,也留下了許多的美談。
郭南斯與藝術界的人結識,最早是和陳樹人。陳樹人不僅是她的朋友,更是她國畫道路上的導師。在認識陳樹人之前,郭南斯一直在研習西洋畫,認識了陳之后,她便有機會深入地接觸國畫藝術的熏陶和研創(chuàng),也很快進入到國畫的意蘊和境界。不久,郭南斯便以西洋畫家的身份,被陳樹人邀請到當時重慶的僑務委員會工作,與畫家丁衍鏞和詩人陳曙風成為陳樹人的“畫室三友”。
“在重慶,我結識了當時聚集于那里的很多國畫大師和文化界人士,比如徐悲鴻、郭沫若等。郁風請我為《大公報》和《新民報》寫文章。”之后郭南斯在離國去英國以及亞非國家時,很多藝術前輩和同輩,如關山月、吳作人、任真漢、趙少昂、張建中等等,紛紛作詩贈畫,徐悲鴻甚至在病中不吝墨寶,贈一幅寶馬圖,以示留念。
可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記憶也在衰退,為了記得朋友們的情誼,前幾年郭南斯將那些和朋友之間贈畫作詩的事編輯了本書。在拿給記者看的幾本相冊里,郭南斯給記者做起了解說。不管是說到某某老朋友還健在,還是說到某個老友已經(jīng)過世,她的心境都一如的平靜——大概,深厚的感情早已鐫刻在心田了吧。
說起以后的打算,郭南斯表示,肯定是活到老,工作到老,F(xiàn)在,她和老伴每天都工作,把自己的書稿整理出來,自己設計自己編輯,“等到編好出版了,我就要去英國了。我和老伴經(jīng)常生病,萬一哪一天我和他都生病住院在不同的病房,他語言不通,沒人給他做翻譯,帶來的障礙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英國去!庇浾邔λf,英國的冬天比清遠冷很多,她馬上接上話,說英國的冬天會下很大的雪,“有一次,地面上結滿了冰,我和佳一起砰砰全摔倒在地上。”說完,她又翻譯給在一邊的佳聽,兩人相視之后忘情地大笑起來。
真像兩個老小孩。以前聽人說,人越老越像小孩子,總不大相信,現(xiàn)在信了。(達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