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東京銀座是高級畫廊的集中地和激戰(zhàn)區(qū)。在泡沫經濟時期,銀座畫廊曾經超過600家,集一時之盛;即使在今天,銀座依然匯集著200余家畫廊,堪稱日本最大的高級美術品的展示區(qū)和集散地。
銀座畫廊業(yè)潮起潮落,與時俱進。但無論是擁有百年歷史、還是新進崛起,一家畫廊要想在銀座站穩(wěn)腳跟,真正成為受到畫家信任、受到客人青睞的存在,殊為不易。開業(yè)6年的“絲路畫廊”(SILKLAND GALLERY)是銀座的后起之秀,也是在日推介華人畫家及其作品的專業(yè)畫廊。近年來,“絲路畫廊”逐漸走向成熟,獲得社會和業(yè)界認可,這與華人經營者顧定珍付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月23日-3月13日,“絲路畫廊”舉辦紀念成立6周年的“第六回沙龍展”,集中展出了一批海內外華人畫家的上乘作品,在經濟不景氣的市道中呈現(xiàn)出一抹藝術的亮色。在沙龍展期間,顧定珍接受了《中文導報》專訪,講述了經營畫廊的甘與苦。作為在日華人中為數(shù)極少的能夠與主流接軌的畫商,顧定珍沒有把自己描述成一位“成功者”,而是自我定位成一位“永遠的修行者”。
畢業(yè)于文化女子大學大學院的顧定珍,1993年在“晴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會”上成功主辦了第一個畫展后,便投身日本的百貨店畫廊業(yè)務。多年來,顧定珍一直把美術品視為“精神文化財產”,而不是“奢侈消費品”。所以,她特別看重用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提倡用心去觀賞作品,更致力于創(chuàng)造出讓客人與繪畫作品產生心靈碰撞和精神共鳴的環(huán)境,那就是“畫廊”。
顧定珍表示,一張畫是有生命的,觀賞畫的人也是有生命的,畫廊提供作品與人相遇的場所,也就是提供生命與生命互相認知產生共鳴的環(huán)境。畫商的任務是讓更多人知道畫的存在,讓他們了解作品產生的背景、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一幅畫背后的故事,以及畫家的人生哲學等等。當一幅畫真正打動人的心靈,呈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時,作品就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畫廊也完成了中介的使命。
在銀座經營畫廊六年之久,顧定珍始終抱著“一期一繪”的心態(tài)。她敬重一切優(yōu)秀作品,努力為客人提供美好的感受和心靈的慰藉,F(xiàn)在雖然經濟不景氣,許多人對未來感到不安,但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依然存在,而且更經得起時代考驗。顧定珍表示,電視、報紙等媒體每天都在報道社會形勢變得很嚴峻,畫廊的經營有季節(jié)性因素,更容易受到經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但是,正因為大家都置身需要努力拼搏的時代,所以她相信更有必要讓藝術來滋潤心靈!袄杳髑翱傆凶詈诎档臅r候”,“冬天總會把春天帶來的”。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畫廊只要做好應該做的事、獲得更多的人的信任、吸引更多人來看畫,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視覺觀賞和心靈碰撞的機會,那么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多。
在許多人看來,一個華人能在銀座擁有一席之地,能在日本的高級藝術品市場自由馳騁,無論如何都堪稱“成功”。不過,顧定珍對“成功”有獨特理解。她認為“成功”不在一時一地,只是最終結果,而追求的過程更重要。她藉用本次紀念展中一幅由華人畫家東強創(chuàng)作的《修行者》,把自己定位成美術世界里“永遠的修行者”,2008年1月,顧定珍在日經電臺上直播訪談節(jié)目中,主持人問她什么樣的人能當書商。顧定珍從自身的經驗和感受出發(fā),給出了明確的回答:能當畫商的人應該滿足幾個條件:1. 敢于承認自己沒有才能、特別是沒有美術專才的人;2. 從內心出發(fā)尊重有才能的人;3. 擅長與人交流,喜歡把美好的東西介紹給別人的人。
顧定珍就是這樣的人。她喜歡美、熱愛美、更愿意把美好的感受介紹給別人分享,這是她走向成功的起點。作為中國人,她對熟悉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抱有好感,同樣,她自己也不斷地學習日本古典、研究日本文化,在客觀上拉近與日本客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去年5月,顧定珍在千葉與日本大學生交流,也在名古屋向上百名日本人經營者講解中國經濟發(fā)展與美術市場。她談的不是成功,而是人生經驗和經營體會,是一個“修行者”在執(zhí)著的修行過程中留下的點點滴滴。正是這樣的姿態(tài),為她贏得了信任,贏得了尊重,也為畫廊贏得了不少堅定的支持者,包括提供作品的畫家和購買作品的客戶。
六年來,“絲路畫廊”團結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華人畫家,除了作為主體的旅日畫家外,他們還分布在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等海外各地。這些資深畫家的作品風格迥異,但無一不是用心去畫,用心靈投入創(chuàng)作,他們的作品極大地提升了華人畫家在日本的影響力。去年下半年開始,“絲路畫廊”也介紹一部分日本的新銳畫家和作品,畫廊的展品結構顯得更加豐富而飽滿。
在客戶方面,顧定珍憑藉多年的經驗,把買畫人的目的分為幾種:1、買畫是為了投資增值;2、買畫是為了節(jié)稅等經濟目的;3、買畫是為了彰顯社會地位和富裕程度;4、買畫是為了裝飾;5、買畫是因為被作品打動,真正與作品產生心靈交流與精神氣場。顧定珍努力為真正喜歡作品的人的提供接觸好畫的機會、場所,提供觀賞作品、了解畫家的機會。她說,客人與繪畫作品之間,非常需要這樣的中介,這也是畫廊存在的真正價值。
顧定珍說,我沒有去其他畫廊從業(yè)的經驗,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做的,我的經營方法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可稱為“自己流”。我認為這是經營畫廊最基本,也是最真誠的方法。我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也嘗試過,雖然一事無成,但對我如今成為一名畫廊經營者都是有幫助的。人海無邊,藝海無涯,我愿意做一名永遠的修行者。(楊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