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伊拉克吸引外資進入其石油業(yè)的首次重大努力,7月1日遭到外企的強烈抵制。
只有英國石油(BP)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愿意同意巴格達的苛刻條款,使它們贏得將該國魯邁拉油田打造成全球第二大油田的投標。
在被稱為對伊拉克經濟前景至關重要的拍賣程序中,其它7個油氣田——包括備受追捧的西古爾納油田——均未能吸引到足夠優(yōu)惠、可以滿足伊拉克條件的報價。
行業(yè)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師亞歷克斯·蒙敦 (Alex Munton)表示:“伊拉克愿意支付的最高服務費,將許多投標踢出了局!
此次拍賣凸顯了巴格達在尋求重建國家時所面臨的困難。該國石油部長侯賽因•沙赫雷斯塔尼承受的壓力可能會加大。自2003年薩達姆•侯賽因政權被推翻以來,伊拉克衰敗的石油業(yè)未能展現出多少進展,他已經因此大受攻擊。
盡管許多公司愿意在伊拉克尚未出臺石油業(yè)新法律的情況下,冒險進入該國,但該國政府所要求的費用令它們卻步。
為贏得合同,BP被迫將費用降低了一半——從每桶3.99美元降到了2美元。它還承諾提升該油田的產量,將產量從目前的大約每日100萬桶在6年內提高到每日285萬桶,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爾(Ghawar)巨型油田。
蒙敦表示,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而且不會帶來高利潤率。但他表示,這將擴大BP在中東的地盤。目前該公司在該地區(qū)的地盤小于競爭對手。
對于BP的合作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來說,開發(fā)魯邁拉油田將提供一個機會,讓中國保障石油供應,同時與一個關鍵石油國家發(fā)展關系。
其余的拍賣基本上令人失望;始液商m殼牌起初向基爾庫克油田發(fā)起了投標,但拒絕了伊拉克方面對更優(yōu)惠條款的要求。多家公司在其它油田也有類似舉動,包括美國的?松梨诤涂捣剖、歐洲的埃尼和愛迪生、中國的中海油、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米桑氣田甚至未獲得任何投標。(卡蘿拉•霍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