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發(fā)現(xiàn)蝌蚪文古石刻 疑是閩越先民遺物
2009年08月05日 13:20 來源:泉州晚報
發(fā)表評論


石刻文字拓文局部。(泉州晚報/徐藝星圖)
日前,筆者接到熱心的村民報料,德化縣南埕鎮(zhèn)南埕村有兩塊奇石刻,周圍雕刻著好像蝌蚪一樣的文字,不知何年代。筆者在當?shù)馗刹咳罕姷膸ьI(lǐng)下,專程實地考察了這兩塊奇石刻。
奇石刻安放于一座背靠青山密林的農(nóng)家老屋的庭院前的左右兩邊,面對田野。奇石一塊長方形,一塊六邊形,高約58厘米。石身圍刻著陰文和裝飾圖案,風化侵蝕異常嚴重。近似篆體與象形文字,線條粗獷古樸似天書,給人深奧神秘感,難以辨認。詢問當?shù)氐拈L者,他們都說不清這奇石的年代,族譜也只字未涉及。只說這奇石原來是從深水田挖出來的,屋的主人感到挺有趣,就搬到家里庭院露天放著。筆者請教同行的一位年將八旬的飽讀詩書的老先生,他與我們蹲在石刻邊仔仔細細研讀老半天,還是難以辨讀文義。
德化縣文史界有人認為,該石刻可能是遠古閩越先民的遺物,因為上世紀50年代華東地區(qū)文物考察隊就認定新石器時代德化已有人類文明。也有人認為,這也可能是民間原始宗教信仰物,作為鎮(zhèn)煞祈福的,是德化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遺產(chǎn)。(徐藝星)
【編輯: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