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重慶消息:一棵約400年樹齡的黃桷古樹生長在一座東漢古墓上,根系將整座古墓完全包住,讓考古學家犯了難,樹也動不得,墓也動不得,究竟怎樣才能讓兩者都保全?11月1日,重慶市考古所透露,他們正在尋找兩全之策。
涪陵江邊發(fā)現(xiàn)漢代墓群
據(jù)重慶商報報道,上月末,重慶市考古所會同涪陵博物館對東距涪陵城4公里,位于長江左岸黃旗鎮(zhèn)的黃旗碼頭進行了文物勘探,發(fā)現(xiàn)了三個大規(guī)模東漢時期磚室墓群,分別位于獅子背、敬老院和黃桷碥。
據(jù)考古所專家劉春鴻介紹,這里是一個重要的墓區(qū),對研究當?shù)厝说纳盍曀子兄匾目脊艃r值。漢墓群和散布著漢代墓磚分布在面積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墓內(nèi)的紋飾有車輪紋、菱格紋,富貴紋,十分精美。磚形有長條形、契形。
據(jù)了解。此前這里還曾出土過銅器,陶器,是一片公墓。考古學家介紹,通過這片大規(guī)模墓區(qū)的考古可知當時人類居住和埋葬是分開的。生時住在長江南岸,死后都統(tǒng)一搬到北岸去埋。
古樹大根莖緊包古墓
在黃桷碥,考古學家面對一座東漢時期的墓犯了難——它幾乎被整個包裹在一棵黃桷古樹根系里!據(jù)介紹,這棵黃桷樹高7米,有4米多粗。根莖發(fā)達,最粗的堪比男性腰部。它約有400年的歷史,其根部緊緊纏在古墓四周,把墓全部包在里面。據(jù)考古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古人種植樹木一般都要避開先人的墓地,這有可能是自然播種。
被包裹的漢墓長4米,寬2米多,除了墓頂還露在外面,墓室、墓底、墓壁都完全包在中間。在墓頂?shù)臐h磚上刻有“富貴”二字,字跡仍可辨認。據(jù)考古專家劉春鴻介紹,此墓應該是平民墓,墓磚刻上“富貴”二字是為了表達美好的愿望。
考古學家表示,如果直接挖掘漢墓,必定要破壞樹根,毀掉古樹。但如果不及時搶救古墓,對文物又是一大損失。
好點子請撥打966965
目前,考古所正準備在近期內(nèi)對黃旗鎮(zhèn)碼頭進行搶救性保護,但對于這座被包裹在古樹根系里的漢墓暫時還沒有出臺具體措施。是否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如果植物專家或者有考古愛好的市民有好點子,可撥打本報熱線966965,記者會將市民的建議轉達給考古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