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沈陽消息:歷經70多年風雨的沈陽湯玉麟公館,平生第一次將以“公館”的姿態(tài)與市民見面。
據華商晨報報道,目前,這座曾長期作為博物館存在的公館,已全面進入修繕階段,施工人員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力爭使這座“豪宅”得以復原。整個工程預計年底前結束。
名稱典故 未做過一天“公館”
湯玉麟公館舊址的鐵門僅留下可供兩人并排進出的空隙,從這個空隙向公館內探望,記者隱約可見已搭上了腳手架、防塵網包裹下的湯公館。
“我們從10月21日進駐工地,整個工程預計將在年底前結束。”11月1日,負責現場施工的馬列介紹說。
盡管這座老宅叫了70多年的湯公館,可是卻沒做過一天真正的“公館”。
1930年,張作霖的“鐵桿”、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在今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上建起了公館,可是次年就爆發(fā)了“九一八”事變,這樣工程一直拖到1933年10月才竣工。此時這里再不是公館,而是變成了“日偽”的博物館。
建國后,這里成了遼寧省博物館,直到2004年省博完全遷入新館,這里才被閑置下來。
記錄歷史 盜竊國寶曾藏于此
這座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左右的“豪宅”,群體建筑坐北朝南,四周有三米多高的磚墻圍廓。其中主樓為羅馬式建筑,磚混結構,下有地下室,地面三層。
本來這座建筑是按私宅建設的,但后來變成了公共的博物館,原來的69間房屋被改成了22個大小不一的陳列室。
盡管沒住過一天,但湯玉麟卻曾將所竊的國寶藏于此公館內。
上世紀30年代,湯玉麟指派其子從內蒙古將盜竊來的國寶遼代哀冊藏于地下室,哀冊就是當時皇帝、皇后的墓志銘。后來這些寶貝一度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直到解放后才回到人民手中,入藏遼寧省博物館。
“修舊如舊”一切都要恢復原貌
當記者走進湯公館時,抓鉤機正在公館西部轟隆隆地作業(yè),原來矗立在這里的樓宇被拆掉了。
這座樓是在解放后修建的展樓,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顯然在被拆之列。在遼寧省博物館搬離前,這里展出的最后一個展覽是來自陜西的秦始皇兵馬俑精品展。而今隨著這座大樓的被拆毀,這一切將永遠地成為了歷史。
在主樓表面,工作人員正在拆掉表面的瓷磚,然后準備恢復原來的公館的罩面。而在樓內,工人們已陸續(xù)進駐,但施工尚未全面展開。
“在施工前,我們仔細地查看了舊樓的保護情況,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行修繕,確保文物樓最大程度地復原!瘪R列說。但施工方并未透露具體的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