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廈門消息:一座據(jù)傳是閩南地區(qū)最古老的道觀——朝元觀近日在廈門市同安區(qū)重建落成。該道觀2001年還曾被市政府定為“涉臺文物古跡”而樹碑保護。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朝元觀坐落在同安區(qū)大同街道朝元村(小西門)。
相傳,宋朝嘉熙二年(1238)年,開國男謝圖南曾在今朝元觀之地動工興建宅第祖祠,然而因“樹大招風(fēng)”,有人向皇帝“打小報告”,說謝氏“私建皇宮,圖謀不軌”,于是龍顏大怒,馬上派欽差大臣帶領(lǐng)御林軍前來查辦。所幸謝圖南有妹妹在皇宮為妃,得訊火速派人南下通報。謝家接信后驚恐萬分,一方面動員族人疏散避禍,一方面則商議對策。后來,謝圖南次女獻計,借“朝元觀”之名,將宅第改為道觀,并對欽差大臣稱是“為報皇恩,建觀祈求皇上萬壽無疆”,才使整個家族逃過了滅頂之災(zāi)。
宋元時期,朝元觀盛極一時,然而1354年時毀于兵火;明朝時,幾經(jīng)重修,及至“文革”期間,已是寂寞凄涼。近年來,經(jīng)相關(guān)人士奔走呼吁及僑胞、臺胞的大力資助,朝元觀歷經(jīng)4次修繕,耗資350多萬元,終于整體重建完成,并將于今年12月10日舉行重建落成典禮。目前觀內(nèi)所存放生池、榫接石雕面墻、兩方古碑及一對刻聯(lián)石柱,皆為明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