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僑辦首批華僑農場社區(qū)“僑之家”北京揭牌
11月23日,國僑辦首批華僑農場社區(qū)“僑之家”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而在華僑農場之外,“僑之家”早已走入各大街道社區(qū),成為歸僑僑眷們的“第二個家”。
近距離的關懷
“僑之家”是面向歸僑僑眷、為僑服務的社區(qū)僑務工作站。根據《國家僑務工作發(fā)展綱要(2011-2015年)》工作要求,從2011年起,國僑辦開始在全國遴選1000個社區(qū)(街道)創(chuàng)建以“僑之家”為名的社區(qū)僑務工作陣地,基本覆蓋歸僑僑眷集中的城鄉(xiāng)社區(qū),以形成較為完善的基層社區(qū)為僑服務工作網絡。
作為與歸僑僑眷聯(lián)系最緊密的組織,“僑之家”關心的是社區(qū)內歸僑僑眷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維護歸僑僑眷的切身利益。
“歸屬感”是“僑之家”建設中最常用的一個詞。通過事無巨細的耐心服務,拉近與歸僑僑眷的距離,幫助新歸僑人士盡快融入地方,救助困難歸僑家庭,營造互相關心、互幫互助的“家”的氛圍。
由于歸僑僑眷中老人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子女仍在國外的空巢老人,他們的日常生活是“僑之家”關心的重點所在。子女常年不在身邊,“僑之家”就承擔起了照料老人的義務,希望讓這些老人安享晚年,同時也讓他們旅居海外的親人更為安心。
多元化的活動
除了提供便民服務,更多時候,“僑之家”是歸僑僑眷們日常聚會和活動的場所。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望京街道的阜榮街社區(qū)“僑之家”,30余平方米的房間布置得很溫馨,居民們在此排練歌曲舞蹈、練習書法剪紙,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在廣西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北湖南路社區(qū)“僑之家”活動中心,僑文化長廊、和諧僑家文藝室、醫(yī)務室、圖書屋、僑美食展示廳等功能區(qū)一應俱全,歸僑僑眷們不僅能在此娛樂交友,還能通過電腦視頻與遠方的親人見面聊天。
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僑之家”活動的特色所在。歸僑僑眷是社區(qū)中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曾長期生活在國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又深受國外文化的影響,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僑之家”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精神上的家園
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但許多地方的“僑之家”,早已成為當地歸僑僑眷的精神家園。
“這些朋友勝于家人。”阜榮街社區(qū)朱阿姨這樣認為。兒子兒媳遠在美國,是“僑之家”幫助腿腳不便的她解決了很多難題,逢年過節(jié)還會派人送餃子、粽子?!邦愃频氖虑椴粍倜杜e?!敝彀⒁陶f,這讓她倍感溫暖。
“僑之家”不僅是歸僑僑眷們娛樂休閑的場所、交流感情的平臺,更是聯(lián)系歸僑僑眷與社區(qū)的紐帶。這離不開社區(qū)工作人員與歸僑僑眷的共同努力與付出。
深圳坪山新區(qū)江嶺社區(qū)“僑之家”雖然于2014年剛剛建成,卻已是“全國社區(qū)僑務工作示范單位”,被當地歸僑僑眷形容為“特別溫暖、特別有活力”。歸僑僑眷們說,這貼心又溫暖的“僑之家”背后,凝聚了太多僑務工作者辛勤的汗水;而新區(qū)的僑務干部們則表示,江嶺社區(qū)能成為“全國社區(qū)僑務工作示范單位”,離不開熱心歸僑僑眷們散發(fā)的“正能量”。
正如北湖南路社區(qū)黨委書記韋鳳花在廣西社區(qū)僑務工作示范單位座談會上說的,作為基層工作者,只有傾心、傾情、傾力才能真正得到歸僑僑眷的信任和支持,讓“僑之家”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楊寧 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