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歸僑眼中的肇慶變化:翻天覆地 爭奇斗艷
老華僑黃舒壯的家位于高要學宮對面,從平臺往西江方向望去,閱江大橋就在斜對面。每天,他都關注著大橋的建設進展,就如同他離休多年仍熱切關注著他所居住的這座城市的變化。
1933年在汕頭出生的黃舒壯是一位越南歸國華僑,在肇慶生活已經60多年,肇慶是他的“第二家鄉(xiāng)”。記者走進他的家時,只見客廳的一個專門展柜擺滿了他從各地收集來的紀念品?,F(xiàn)年83歲的他,足跡曾踏遍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見識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風格和發(fā)展變化。也正因為如此,他對家鄉(xiāng)的建設發(fā)展尤為關注。
翻開他收藏的反映肇慶新舊變化的照片,黃舒壯感嘆:“現(xiàn)在的星湖國際廣場,原來是游樂園;躍龍涌,原來是一條臭水溝;好世界廣場,上世紀50年代時曾經是一片池塘……真是滄海桑田?!?/p>
黃舒壯1971年調入市建設部門,主管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至2003年才正式離休,參與并見證肇慶三十多年的建設與變化。解放初期,肇慶城區(qū)只是一個面積3.24平方公里的縣屬小鎮(zhèn)。房屋以平房為主,街道兩旁是兩三層的磚木結構建筑,以“綠瓦坑”為首的幾座四五層高混凝土樓房,如鶴立雞群分散在城內,因臨江堤圍破爛不堪,經常受洪水浸淹。
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里,肇慶城區(qū)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百倍面積增加的建筑物,按各種不同的使用功能,以全新面貌屹立在規(guī)劃好的土地上。三榕港,西江大橋、肇慶大橋,三茂鐵路,端州路,星湖大道及城區(qū)道路改造等市政交通項目;工業(yè)園區(qū)內外大量的廠房車間;如奧威斯酒店等眾多賓館、酒店;大量現(xiàn)代化設計的校舍、體育場館、醫(yī)院;星羅棋布的高層房地產公寓樓和小別墅房,從外立面設計的華麗雄偉到室內規(guī)劃的合理適用性,都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黃舒壯對西江堤的建設印象尤為深刻?!耙郧皫缀趺磕甓加邪雮€月要進行防洪,政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個生產工作幾乎癱瘓。”回憶起當年的情境,他說:“大堤建好后,不僅起到防洪的作用,還成了肇慶城區(qū)東西走向的一條主干道,也是重要的景觀工程,實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從事工程質量安全工作多年,黃舒壯認為,肇慶市三十多年各項建筑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就是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因特大施工安全事故和竣工后使用中因嚴重質量問題造成群死群傷的重大災難?!斑@絕不是僥幸、湊巧或自然而然的結果,而是我們結合本地具體情況,采取強有力的管理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必然。”黃舒壯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工程質量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p>
端州自古已有的星湖景區(qū),到了改革開放以后,除了湖區(qū)內水面面積有了擴展,內容也更加豐富。“除了有濕地公園、桃花島等景區(qū)外,由七星巖牌坊起,東至星湖灣公園,北至蔭梓崗北部的大片地方,全部開辟擴大成牌坊公園,與湖水連成一片?!秉S舒壯說,“加上近年建成的星湖綠道,市民游客休閑的地方的確是大大擴展了?!?/p>
如今,黃舒壯有空就喜歡到綠道上散散步:“周邊城市很多同行到肇慶來時都感嘆,這么好的地方用來建公園,可見市委、市政府對民生工程的重視。這也是最讓肇慶市民感到驕傲的地方之一?!?袁綾 陳昕 黃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