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外僑局牽線搭橋 3名印尼華僑成功“尋根”

日前,我(廣東省梅州)市迎來了兩批來自“千島之國”的客人,一批是來梅參加“尋根之旅”夏令營的印尼雅加達師生,另一批是來梅學習交流的印尼萬隆華文教師團。他們聚首梅州了解客家文化,學習客家知識。據(jù)了解,短短10天時間,他們當中有3名老師來梅成功尋到根。記者采訪這3位當事人,探尋他們尋親背后的故事。
“找到家,覺得整個人都踏實了”
77歲的張宏祥是雅加達崇德三語學校的華文老師,有15年的華文教學經(jīng)驗。張宏祥說,他父親9歲時就下南洋,而他自己在印尼出生長大,從未回過梅州。因其居住的小島幾乎都是客家人,自小在客家話的語言環(huán)境下長大,張宏祥講著一口純正的梅縣話。
張宏祥說,一直以來,家里人對梅州的印象停留在父輩那個年代:貧窮而落后。直到近年來,有朋友回過梅州,說梅城變化很大?!翱吹矫分菔型馐聝S務局舉辦‘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梅州營,我立馬報名了。我是梅縣人,覺得有生之年雖然未必能回到老家,但能回到梅州,也算幸事了?!睆埡晗檎f,回來后看到梅州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道路干凈整潔,發(fā)展很快。
由于不清楚老家“大坪”,張宏祥在市外事僑務局幫他了解到同樣有“張”姓的大坪鎮(zhèn)后,再次打電話咨詢海外親人。最終,他順利地找到了“根”——梅縣區(qū)石扇鎮(zhèn)大坪村?!罢业郊?,覺得整個人都踏實了?!睆埡晗榧拥卣f,以后他會帶著家人回來“尋根”,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和家人的名字能入祖祠族譜,真正做到“扎根”梅州。
“能回家祭祖、見親戚,真的沒想到”
“能回家祭祖、見親戚,真的沒想到。”在雅加達崇德三語學校任華文教師的許錦榕剛用不太流利的客家話說起“尋根”,眼眶就有些泛紅。今年33歲的她告訴記者,她是僑三代,自外公外婆去了印尼后,一大家子都沒回來過。
直到2010年,許錦榕在廣州參加教師培訓時,80多歲的外婆從雅加達飛到廣州和她會合后,一起回過一次梅城?!澳菚r是第一次回來,印象最深的就是梅城到處都是自行車。對于石扇老家,是否見過什么親人,現(xiàn)在都沒什么印象了?!焙髞硗馄烹x世,許錦榕更加理解當時外婆說想在離世前帶著她回梅“尋根”的意義。
許錦榕說,一直沒想過能有機會找到“根”,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老家在哪。在她和市外事僑務局工作人員講起關(guān)于老家的零星字眼時,工作人員馬上聯(lián)系了相關(guān)人員。最終,許錦榕找到了“根”?!?4日一早,我回石扇祭祖,見到了外公家的親戚,雖然叫不出稱呼,但感覺很親切?!痹S錦榕說。
牽線搭橋見上久未謀面的親人
對于在萬隆崇仁三語國民學校當幼兒、小學中文教師的丘桂芳來說,能來到老家與姑姑一家人見面,是她做夢都沒想過的事情。
25歲的丘桂芳,是教師團年齡最小的團員,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卻不太會講客家話。當知道她要和久未謀面的姑姑見面時,她是既激動又緊張?!拔也惶珪f客家話,但是姑姑只會講客家話,所以我怕交流不了,好在有表哥全程翻譯?!鼻鸸鸱颊f,其實自己一直都知道有位姑姑在梅州蕉嶺,1993年時姑姑也去過印尼,但當時自己年齡小沒留下多大印象。這次回梅城,看到行程上有安排去蕉嶺,覺得終于能回到老家了。經(jīng)過外事僑務局的溝通聯(lián)系,還見到姑姑一家,真的很滿足。
丘桂芳說,這次交流學習,收獲很大,不僅見了親人、去松口看了爺爺下南洋時出發(fā)的地方,還了解了客家文化、品嘗到了客家小吃。她說客家話很好聽,客家人很熱情,以后要努力學習客家話,帶爸爸媽媽回來。(曹優(yōu)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