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僑鄉(xiāng)村支書:脫貧致富一個也不能少
中新網(wǎng)德宏2月17日電 (周德才 丁建國)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戰(zhàn)正在云南大地進行,位于中緬邊境的僑鄉(xiāng)黃蓮河村已通過驗收,如期脫貧。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村支書董生洪的努力。
黃蓮河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昔馬鎮(zhèn),屬高寒山區(qū)。全村共有256戶1156人,主要靠種植油菜和草果營生,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8戶,按照計劃,要在2016年底全部脫貧出列。
董生洪為了提高村民脫貧致富的思想認識,合力脫貧攻堅,他采取召開會議、發(fā)放宣傳冊、入戶宣傳等形式向村民宣傳脫貧政策。還把村里會編山歌、會創(chuàng)作昔馬小調(diào)、會撰寫快板的人才聚集起來,把脫貧政策編成這些朗朗上口的形式,讓黨員帶頭唱,村民跟著唱,把脫貧“好聲音”傳到每家每戶,促進了全村脫貧工作。
村里有22戶貧困戶居住在簡易木架房里,四面透風,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急需重建。面對部分貧困戶建房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問題,董生洪把干部請到村里,給貧困戶講解脫貧攻堅惠民政策。組織村里黨員、社干以及貧困戶的親戚挨家挨戶做貧困戶思想工作。
40多歲的朱先生,智力殘疾,妻子是緬甸人,有兩個孩子,其中1人讀初中,1人讀小學,家庭收入低,生活非常困難,沒有建房能力。在沒有建房資金、沒有建房材料的情況下,董生洪動員支部黨員幫助該貧困戶選料備料。建房沒有砂石,就動員有農(nóng)用車的黨員,去河邊運來砂石;沒有水泥,就到水泥零售店賒賬使用。
在村黨員和群眾的幫助下,僅僅用了8天時間,就建起了90平方米的木結(jié)構(gòu)保底房,耗資5.8萬元。2016年11月10日,朱先生一家搬進了新居。
村民建房積極性提高了,互幫互助砌檔墻、下石腳、拉磚備瓦建新房,村里22戶貧困戶于2016年6月全部動工,11月全部完工。
董生洪把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當作自己的事情去干,幫助村民想脫貧辦法,再累也要幫助貧困戶建好新房,不讓一戶村民掉隊,他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好評。
經(jīng)過努力,西馬鎮(zhèn)已通過州級考核,脫貧出列。現(xiàn)進入鞏固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