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加拿大華裔一戰(zhàn)英雄戰(zhàn)后飽受歧視 開出租為生(圖)

2014年08月11日 11:39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
字號:
雷偉天(左)雷偉宏兄弟與其他400名華裔青年,在一戰(zhàn)期間在戰(zhàn)場為加拿大出生入死,返國后還要面對種種歧視。(加拿大《世界日報》)
    雷偉天(左)雷偉宏兄弟與其他400名華裔青年,在一戰(zhàn)期間在戰(zhàn)場為加拿大出生入死,返國后還要面對種種歧視。(加拿大《世界日報》)

  中國僑網8月11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華裔移民在加拿大奮斗超過120年,其間歷經人頭稅(Head Tax)與排華法案等歧視,但先民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國家犧牲奉獻,終于為華人贏得平等地位。一戰(zhàn)期間,許多有心報國的華裔青年,連自愿參戰(zhàn)都遭拒絕。他們在戰(zhàn)場上與敵人作殊死戰(zhàn),返回加國后還要面對歧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協助宗主國英國在歐陸的戰(zhàn)事,加拿大開始征兵,但將華裔等少數族裔排除在外,連自愿參戰(zhàn)都遭拒絕。當年住在甘露市(Kamloops)的華裔雷偉天(音譯,Wee Tan Louie)與雷偉宏(Wee Hong Louie)兄弟就是鮮明例子。

  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館長李悅后認為,當時加國政府是不想讓華人取得公民權,才在征兵時排除華裔,因為一般的認知是,外國人為某個國家作戰(zhàn),即可取得該國公民權。

  他說雷氏兄弟并非外國人,他們在加拿大出生,但同樣被排除在外,因為政府不想將公民權給予華人。

  雷偉天聽力受損 開出租車為生

  1917年28歲的雷偉天一心報國,自愿參戰(zhàn),卻因華人身分遭甘露市征兵站拒絕,于是他買了一匹馬,在冬季后花了三個月時間橫越落基山脈前往亞省卡加利的征兵站報告,終于在1918年2月如愿入伍。

  1919年3月他在戰(zhàn)場上受傷返國,并光榮退伍,炮火也造成他終身聽力受損。退伍后他返回甘露市,不久前往美國洛杉磯、波特蘭與西雅圖等地,以開出租車為生。

  1931年他返回溫哥華度假時遇見后來的華裔妻子雷麗蓮(音譯,Lilian Louie),婚后返回卑詩省定居,40多年前過世。

  目前高齡103歲的雷麗蓮仍住在他們當年在溫東乃磨街(Nanaimo Street)購買的房子。

  她接受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訪問時表示,她的先生是個很好、很善良的人,對孩子也很好。但他從未向她或孩子提起一戰(zhàn)期間在歐洲戰(zhàn)場的經歷,唯一知道的是他受傷,政府送他返國。

  雷偉宏申照被拒 寄還軍服抗議獲批

  至于弟弟雷偉宏,1917年23歲時也以志愿軍身份入伍,被派往英國,擔任步槍兵、無線電通訊兵及駕駛。戰(zhàn)后退伍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學位,返回加拿大后在安河Orillia市購買一家售賣收音機的商店。

  但他向市府申請營業(yè)執(zhí)照時,卻因華裔身份遭拒,他憤而將戰(zhàn)時所獲勛章與軍服寄還給當時的總理金恩(MacKenzie King),并附上一封信,強調自己在戰(zhàn)場上為國作戰(zhàn),現在卻連營業(yè)執(zhí)照都拿不到,因此將勛章與軍服退回以示抗議。

  不久總理將他的勛章與軍服送還給雷偉宏,他也順利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并一直經營到1976年退休為止。

  政府數據顯示,一戰(zhàn)期間像雷氏兄弟一樣的華裔志愿軍約有400人。他們在戰(zhàn)場上為國家出生入死,但返國后還要面對種種歧視。

  不想給公民權 不準華裔參戰(zhàn)

  卑詩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全毅表示,一戰(zhàn)期間不讓華裔等少數族裔參戰(zhàn)是加國政府的政策,因為政府不想給予他們完整的公民權及投票權。

  盡管當時華裔家庭都反對這些年輕人參戰(zhàn),并認為不值得為此犧牲生命,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除了報國的動機外,他認為這些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的華裔青年,見到同儕都入伍,在榮譽心驅使下,自然有“大丈夫亦如是”的胸懷。

  不能入伍可能會被朋友視為沒有男子氣概或對國家不夠忠誠,這對那些年輕人而言可能無法咽下這口氣。 (阮耀毅)

【編輯:劉郁菁】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