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病毒”入侵悉尼華人移民 析抑郁癥四大誘因(2)
澳洲每年成人抑郁癥患者:100萬人
澳洲抑郁癥協(xié)會Beyond Blue介紹,抑郁和焦慮是生活和工作中較常見的狀況。澳洲估計有45%的人在一生中會經歷心理健康問題。每年澳洲大概有100萬成年人患有抑郁癥,以及超過200萬人有焦慮癥。
抑郁和焦慮雖是兩種不同精神狀況,但兩者在同一時間發(fā)作并不鮮見。據統(tǒng)計,超過半數(shù)人在遭遇抑郁癥的同時也存在焦慮癥狀。某些情況下,兩者可互相誘發(fā)。
平均而言,每6人之中就有1人(每5名婦女就有1人或每8名男子就有1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經歷抑郁癥。抑郁癥有多種不同類型,范圍從輕微到非常嚴重不等。
此外,和華人趙女士一樣,女性患上產前產后抑郁癥的情況并不鮮見。澳洲有關研究顯示,9%的婦女在懷孕期會經歷抑郁癥。產后抑郁癥的比例更高,將近16%的婦女在孩子出生后的1個月到1年之間遭遇抑郁癥,其中80%的女性是由于分娩后體內的激素水平變化,或者是不堪重負且缺少恰當?shù)闹С炙鶎е隆?/p>
對于新移民來說,由西澳醫(yī)學研究會曾進行的研究顯示,移居澳洲但無法保障工作與其學歷相當?shù)募夹g移民,在工作3年后比其他人更易抑郁。
有關數(shù)據還顯示,在任一時間內,新州大約有170萬人有潛在的或確診的心理健康問題,占州總人數(shù)的23%。焦慮癥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隨之便是抑郁癥。
華人社會工作者剖析抑郁癥4個誘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發(fā)抑郁癥?這種藍色病毒如何入侵靈魂?記者采訪了悉尼從事輔導及心理治療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者鄧潤璋(Christine Tang-Pearce),她擁有超過20年的社會服務經驗,也有10多年服務移民、社會工作者和精神健康服務的經驗。
今年7月,為強化社區(qū)人士對抑郁癥的認識和了解,更生會南區(qū)辦事處舉辦“如何面對抑郁癥”講座,邀請鄧潤璋講解。
鄧潤璋介紹引發(fā)抑郁癥的原因有多種,在她進行治療和輔導的案例中,引發(fā)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4個方面。
一、性格方面的原因。有的人比較內向、孤僻和敏感,不喜和外界交往,也不善于表達,會將壓力和負面情緒堆積在心理,長期如此容易陷入焦慮和憂慮之中。
二、身體方面的原因。長期疾病、身體不適或者激素分泌異常都有可能導致抑郁。比如有的人長年遭遇病痛容易抑郁,有的產前產后以及更年期也有可能導致抑郁。
三、除了精神壓力、身體疾病,環(huán)境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抑郁。對于新老移民,來到異國他鄉(xiāng),語言障礙、文化隔閡、生活和工作上不如意、被孤立、被排斥、找工作不順、失業(yè)太久、難以升遷、無助失落絕望感等,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低落的情緒無法排解。
四、各種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引起。比如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父子關系等家庭關系、同事朋友之間、和領導的關系等等。當這些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又無法妥善處理的時候,也容易引發(fā)抑郁。
鄧潤璋表示,當今社會每個人都面臨很大的壓力,學業(yè)、工作、經濟環(huán)境、子女教育、情感、婚姻、身體等等,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會讓人心力交瘁、悶悶不樂。
而處于中西方文化沖擊中的華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存和心理的壓力。不僅僅是根基未穩(wěn)的新移民才容易感到抑郁,一些老移民、甚至還有非常年少的孩子都有可能面對抑郁癥。
曾有一名8、9歲的孩子向鄧潤璋尋求治療和輔導。鄧潤璋說,年少的孩子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癥,家長應隨時留意孩子的成長動態(tài)尤其是心理發(fā)展。
有的孩子總是吃不香、睡不好、做惡夢、不愿上學、喜歡哭鬧,那么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尋求專業(yè)的幫助。孩子是否患抑郁癥的評估和對成人的評估有所區(qū)別,治療和輔導也會專門由具備兒童心理治療資質的醫(yī)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