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出境游:“冷”環(huán)境下的“熱”刺激(圖)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不少國內(nèi)民眾把踏青的腳步邁出了國門。利用假期出境旅游,已然成為中國游客的常態(tài)選擇。
在國外的媒體報道中,中國游客這一群體成為不可忽視的報道對象。每逢中國的節(jié)假日,國外的景區(qū)勢必陡然熱鬧起來,到處是黃皮膚黑眼睛,無處不響起中國話。于是“中國游客擠爆日本”、“中國游客攻陷韓國”、“中國游客占領(lǐng)法國巴黎”……成為一道奇特的景象。以至于有人調(diào)侃:“去境外景區(qū),有道風景必不可少,那就是欣賞如潮的中國游客?!?/p>
當中國游客逐漸成為刺激國際旅游消費市場的主力,我們也得承認,日子漸過漸好的中國人,已經(jīng)把旅游,尤其是出國旅游當成了生活休閑的新常態(tài)。對于這樣龐大的旅游消費群體,國際旅游消費市場無疑是求之不得的。中國游客的到來,不僅興旺了這些景區(qū),更是拉動了當?shù)芈糜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樣也給當?shù)鼐用駧チ艘还汕逍碌摹爸袊L”,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當然,也有人擔心,一些國人的素質(zhì)也許跟不上“文明出游”的腳步,甚至可能影響到中國公民在國際上的形象。尤其是近些年,一些中國游客確實將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帶到了國外,比如噴水池邊洗腳、歷史遺跡上刻字、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這些不文明行為經(jīng)媒體曝光后,很容易給中國游客貼上“低素質(zhì)”的標簽。但很顯然,這種讓中國游客為個別不文明行為背書的泛道德批判,顯然是不公平的。這并非是為不文明旅游行為辯解,而是整個中國游客群體,不應(yīng)該因為個例的存在而造成形象被整體矮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紀錄管理暫行辦法》已經(jīng)實施,這條新規(guī)就是對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硬約束,不文明行為將被記錄在案納入黑名單,且將進入個人征信記錄。在道德倡導和法律規(guī)章的雙重作用下,中國游客整體素質(zhì)提升、告別不文明行為或?qū)⒘⒏鸵娪啊?/p>
中國游客正在國際旅游市場成為不可被忽視的群體,中國的旅游文明也得以建立。當下甚至在未來,中國游客必然是拉動國際旅游市場發(fā)展的主力,也會成為國際旅游市場真正的寵兒。
也許,一些不文明行為的曝光,讓我們在道德自卑中,看不見中國游客這個群體的能量所在和價值所在。冷靜地去看,游客不文明的任性行為畢竟是個別現(xiàn)象。而生活水平提升之后,國人這種“說走就走”的任性,對于國際旅游市場而言,無疑是“冷”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熱刺激。(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