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在美無證華人移民應勇發(fā)聲、知權利 謹防被騙(圖)

2015年08月24日 11:25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馮弘美認為社會要自問,被視為罪犯的無證移民,有沒有可能是偏見和意識形態(tài)的犧牲品?(美國《世界日報》/陳宥達
    馮弘美認為社會要自問,被視為罪犯的無證移民,有沒有可能是偏見和意識形態(tài)的犧牲品?(美國《世界日報》/陳宥達 攝)

  中國僑網(wǎng)8月24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大熱門川普(Donald Trump),因為稱墨西哥無證移民為“殺人犯”、“強奸犯”而引來非議。他的話聽來偏激,但美國社會確實對無證移民有著貧窮、犯罪、從事勞力工作等等負面的刻板印象。反觀華裔的刻板印象則是高學歷、家境富裕。兩者之間強烈的對比,讓華裔無證移民面對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

  缺乏正確移民訊息和知識,是許多人來到美國后成為無證移民的原因。

  父親是中國臺灣人、母親是緬甸人的林語慧,幼時全家從緬甸移民臺灣,12歲時為躲避父親家庭暴力,和母親一起移居美國。母親當時透過中介公司辦理簽證,雖然知道辦的是觀光簽證,但不知道無法改變身份,轉為合法居民。有緬甸親友用觀光簽證入境,再申請政治庇護取得綠卡,消息在親友間輾轉流傳,就讓母女倆誤以為,觀光簽證最終也可以合法居留。

  林語慧說:“移民方式很多,包括抽簽、依親、難民、特殊技能等。很多緬甸朋友和親戚移民到美國時,因為對移民制度不了解,以為自己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最后以訛傳訛造成誤解?!?/p>

  亞美公義促進中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的社區(qū)組織領袖馮弘美,原居于新加坡。14歲時住家因金融風暴遭銀行拍賣,被迫舉家移民來美。

  她表示,當時馬里蘭州一家中餐館抓準經(jīng)濟不景氣的時機,在新加坡登廣告,以幫忙申請合法身份為條件招募廚師。當時父親帶回家填寫的文件中,沒有社會安全碼,但家人對移民法規(guī)所知有限,都以為完成了合法居留的手續(xù)。

  馮弘美來美國后學業(yè)成績不錯,她打算申請獎助學金,卻拿不出社會安全碼。經(jīng)詢問才得知,當初餐廳老板所申請的根本不是合法居留簽證,而是觀光簽證,早已過期,全家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當了無證移民。

  由于餐館老板威脅向政府舉報其無證身份,馮弘美的父親雖被扣薪水、在危險環(huán)境里工作,都只能忍氣吞聲。家人曾試圖循法律途徑解決,當時卻沒有變更身份的管道,反而被不肖律師引誘申請斂財,甚至引起移民局注意,提高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

  每天1000家庭被拆散

  為了升學,馮弘美加入白宮前的無證移民示威,當總統(tǒng)奧巴馬于2012年8月15日以行政命令頒布“童年來美暫緩遞解出境法案”(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DACA)時,她立即申請,并加入移民維權團體,為背景與自己相似的移民爭取權益。

  童年來美暫緩遞解出境法案提供兩年時效的工作許可證和社會安全碼,讓無證移民合法工作,免于被遣返。根據(jù)法案內容,若2012年6月15日以前未滿35歲,抵達美國時未滿16歲,在美連續(xù)住滿5年,未有搶劫、偷竊、性犯罪、家庭暴力、酒駕、販毒、人口走私等犯罪紀錄,都有申請資格。

  馮弘美表示,DACA雖對年輕移民工作有助益,但非萬能,移民團體曾檢討當初是否不該接受DACA。取得暫緩遞解出境資格的人,父母仍然無證,家庭因此被拆散的事件仍時有所聞。她說,較少人知道,奧巴馬任總統(tǒng)至今,仍有超過200萬人被遣返,平均每天1100人,就代表著1000個家庭被拆散。

  此外,DACA每兩年需重新申請,費用485元,除了低于貧窮線150%的家庭、殘障人士、無醫(yī)藥費重病患者外,沒有費用減免優(yōu)惠。馮弘美說,無證移民普遍為勞力階級低收入族群,申請費用超過半個月收入,影響生計等于變向刁難。

  她表示:“DACA走的是漸進路線,卻給人有利用價值才給身份的感覺,脫離人權人道主義的精神。年輕人對社會有貢獻,所以政府通過DACA應給予機會,但中老年的父母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不準暫緩遞解。暫時免遭遞解的年輕人難免心中會問,自己到了退休年齡又該怎么辦?”

  無證變有證?都是騙局

  馮弘美又說,聯(lián)邦政府放寬政策,也代表著詐騙者又有了新手段。最近已出現(xiàn)假借代辦無證移民能合法居留,或謊稱父母也能申請暫緩遞解的騙局。這些騙徒通常聲稱,只要支付費用,就可以取得居留權。馮弘美重申,目前美國沒有讓無證移民取得公民身份的管道,不要相信代辦身份的謊言。至于“父母暫緩遞解出境法案”,仍在聯(lián)邦法院訴訟過程中。

  有能力移民的家庭,通常有不錯的經(jīng)濟能力、社會地位或特殊技能。但如果是經(jīng)濟上依賴伴侶的移民婦女,在伴侶關系發(fā)生問題時就有可能遭遇嚴重的困境,無力透過法律管道尋求協(xié)助,甚至法律本身都可能變成加害者。

  韓裔單親媽媽趙蘭姬,持學生簽證入境美國,與美國公民交往并誕下一女。為照顧女兒,她逾期居留。當她遭受男友的言語和肢體暴力時,因害怕遭遣返不敢向執(zhí)法機關求助,默默隱忍。

  為確保女兒安全健康長大,趙蘭姬五年前決定帶著孩子離家出走回到韓國,四年后帶女兒到夏威夷就學,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男友控告誘拐兒童,2014年7月29日在夏威夷被捕,六歲的女兒由男友撫養(yǎng),母女兩人被拆散,直到趙蘭姬今年7月17日刑滿獲釋,至今她仍有被遣返的危險。

  林語慧對趙蘭姬的遭遇感同身受。她曾兩度移民,先從緬甸到臺灣,再從臺灣到美國。“媽媽在臺灣被稱為外籍新娘,在美國被稱作無證移民,”兩者用詞雖不同,或多或少都顯示出社會的排外心理。

  被攔檢有權保持沉默

  林語慧說,無證移民要知道自己的權利,在安全的情況下與政府機關溝通。如果語言不通卻被執(zhí)法人員攔下檢查身份證件,任何人都有權保持沉默,警方無權逼問,若堅持不回答問題,警察最后還是必須放人。

  林語慧曾經(jīng)遇到一名非裔中年婦女以不屑和歧視的口吻對她說:“ 中國佬(Chink)快滾回去,你們搶我們的工作又得寸進尺,奢望拿身份。”

  林語慧冷靜回應:“你我都是少數(shù)族裔女性,要面對同樣根深蒂固的歧視與刻板印象。同為社會弱勢,不應把彼此當敵人,要將心比心,站在同一陣線為平等平權努力。”

  曾犯下重罪并五度遭遣返的45歲墨西哥裔無證移民桑契茲(Juan Francisco Lopez-Sanchez),7月初在舊金山39號碼頭持非法槍械槍殺32歲女子史坦利(Kathryn Steinle),引發(fā)全國對移民改革及舊金山“庇護城市”政策的激辯。馮弘美認為,桑契茲固然有罪,但不代表整個移民社區(qū)都跟著有罪。

  拒成社會亂象犧牲品

  她說,反移民團體慣用恐懼戰(zhàn)術,因一起刑事案,把所有社會亂象歸咎給無證移民,反而讓加州更不安全。當移民對政府和執(zhí)法機關失去信任,遇到困難選擇自行解決,如同趙蘭姬的情況,反而帶出更多問題。

  馮弘美說:“奧巴馬總統(tǒng)在發(fā)表遞解出境法案時提到,希望保全‘家庭’,遣返‘罪犯’。但有時候罪犯的定義也很模糊。美國執(zhí)法系統(tǒng)的公平性因一連串白人警察槍殺非裔的事件而被打上問號,部分歧視行為造成警民之間缺乏信任。被列為罪犯的無證移民,有沒有可能是偏見意識形態(tài)的犧牲品?”

  美國新聞媒體自2010年起將“非法”(illegal)移民用詞改稱“無證”(undocumented)移民,避免“非法”一詞自動讓人聯(lián)想到犯罪、邪惡。

  根據(jù)華盛頓稅務智庫“稅務及經(jīng)濟政策研究所”(Institution on Tax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的報告,2012年美國有1100萬名無證移民,其中810萬人共向聯(lián)邦、州和地方政府繳稅118億元。

  林語慧表示,刻板印象認為無證移民只是濫用福利、浪費醫(yī)療資源,因此美國人曾普遍稱之為“非法”。但這個詞將世界一分為二,只有黑與白,好人和壞人。公民和合法居留者是好人,無證來美就是壞人。她說,沒有人天生是罪犯,若兒童在四五歲時甚至在襁褓中,一無所知就被帶到美國,卻因身份而被視為罪犯,不合情理。

  美國政府不斷出現(xiàn)政黨輪替,如果共和黨當政,決定取消現(xiàn)有暫緩遞解政策,強迫無證移民離境,目前暫緩遞解的人該何去何從?馮弘美與林語慧皆表示會留在美國,也認為多數(shù)人會做此選擇。

  馮弘美認為,美國正進一步邁向多元與開放,取消現(xiàn)有制度等同讓社會倒退,發(fā)生的機會不大。推動移民權益的關鍵在于團結移民群體、少數(shù)族裔和婦女團體,讓社會持續(xù)關注移民議題,從政治和社會角度改善生活。她也鼓勵無證華人勇敢發(fā)聲,認識自己的權利。

  她說:“來自中國和臺灣地區(qū)的移民,很多是工程師、醫(yī)生、商人,從事高知識、高科技產(chǎn)業(yè),也造成許多人不敢發(fā)聲,認為‘我是華人,被知道是無證移民是很丟臉的事?!灾劣诩幢阌龅絾栴}仍保持緘默,不愿尋求協(xié)助,權益受損。我的任務就是走進他們的內心,傾聽他們的需求,再伸出援手,未來也會持續(xù)以此為目標努力。(陳宥達)

【編輯:關燃敏】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