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唐人街擬建高樓引爭議 將失特色擠走華裔?

中國僑網11月12日電 據加拿大星網報道,溫哥華市唐人街一個12層公寓發(fā)展計劃引發(fā)爭議,有社區(qū)組織擔憂該開發(fā)項目將產生“仕紳化”(gentrification)效應,導致區(qū)內低收入廉租屋數量不足,并迫使許多經營多年的老店搬遷,令唐人街喪失特色。
溫哥華華埠商會則表態(tài)支持該計劃,發(fā)展商也認為可創(chuàng)造雙贏局面。溫市府預計在明年一月,審批該項目的發(fā)展許可。
省報(The Province)報道說位于溫市中心東端歌雅街(Gore St。)288號,臨近喜士定東街(E. Hastings St。)路口的建筑地盤,早前已由地產商收購,并在今年9月向溫市府遞交申請,拆除現有建筑,然后在原址興建一幢有172個單位的12層高公寓。由于該項目位在奧本海默區(qū)(Oppenheimer District),按新土地用途附例要求,新公寓單位需有60%是廉租屋,其余為市場租值單位。該發(fā)展計劃為最高的6層,全部為市場租位單位。
溫市卡麗基社區(qū)行動計劃(Carnegie Community Action Project,簡稱CCAP)屬下的唐人街關注組發(fā)起人陳敬望表示,該幢12層樓顯然過高。此外,興建過多高樓將令華埠“仕紳化”,變得愈來愈像耶魯鎮(zhèn)(Yaletown),令華埠喪失原有特色。所謂仕紳化是指舊社區(qū)原本聚集低收入人士,但經過重建后地價及租金同上升,引致較高收入者遷入,并取代原有的低收入居民。
陳敬望說:“這個發(fā)展計劃,不但導致多家歷史悠久的華埠老店搬家,同時令許多低收入華裔長者,或因廉租屋不足,可能被迫搬離華埠?!蔽磥砣A裔低收入長者,甚至可能被迫搭巴士外出買菜。
在該開發(fā)項目土地上,多家華人商鋪已搬遷或結業(yè)。其中一家理發(fā)店華裔東主王太表示,她正為尋找新店面煩惱,畢竟許多客人都住華埠附近,如果搬遷太遠,擔心生意難做。
而CCAP代表斯旺森(Jean Swanson)也表示,該項目僅要求廉租單位中的三分一為月租375元,這對每月領取610加元福利支票的低收入人士,沒有太大幫助。
但是溫哥華華埠商會主席陳耀輝向記者表示,他不同意CCAP的觀點,畢竟有發(fā)展,才有進步。他說:“我們支持高層發(fā)展計劃,可以為華埠帶入更多高品質住客,有助繁榮華埠經濟。”華埠商會贊成保留華埠傳統(tǒng)特色,但并不反對在華埠興建更多高樓,何況發(fā)展商已承諾興建更多廉租屋,安置低收入人士。
地產發(fā)展商沃爾金融公司(Wall Financial Corporation)主席沃爾(Bruno Wall)認為,該發(fā)展項目是一個雙贏計劃,可為社區(qū)鄰里立即提供104個廉租單位。沒有該計劃,這些廉租單位將不會出現。
沃爾說:“現實是,我們是創(chuàng)建原本不存在的廉租單位及出租房屋。我們并不是要把有20或30個單位的單身社會房屋(SRO)都拆除。事實上,這些(廉租單位)都是全新興建、額外的單位。”
被問及有華人商鋪被迫搬遷時沃爾說其中一家已經搬遷,他會給商鋪更多時間擬訂搬遷計劃,他們可于今年年底前搬走。
沃爾還表示,該公司正在與市府及卑詩房屋局(BC Housing)談判,希望提供設計和資金來支持這個項目。沃爾說:“我所看到的這個項目,是按廉租屋比例提供高品質住宅。我不認為這是仕紳化,我認為這是增加新住房和各種住房的選擇?!?div class="gqw05pwlrmj" id="function_code_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