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學:美國校長比中國校長更在意學生成績
近日,為期10天的2016年中美中小學校長教育領導能力學習與交流項目(簡稱ELLE項目)在廣州展開。
該項目是由華南師范大學、美國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學院,廣州市教育局和納什維爾市公立學校系統(tǒng)于去年11月通過簽訂合作協(xié)議而共同確定的。
本次項目以“課程創(chuàng)新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動力”為主題,邀請了美方包括大學、中學和小學的24名校長學員來華交流,通過互動座談、專題講座、影子學習、中美論壇、同課異構等形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而深刻認識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其間,羊城晚報記者對該項目進行跟蹤報道,發(fā)現(xiàn)了中美教育很多不一樣的閃光點。
【同課異構】
China 嚴謹理性 VS 輕松活潑 America
同樣的教學內容,讓中美老師來上課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情景?3月24日上午,在越秀區(qū)東風東路小學,來自東風東路小學的王華艷老師和美國的Adam Wicker校長就“乘法分配律”開展了同課異構課程研討。
按照中國人“溫故而知新”的傳統(tǒng),王華艷老師先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上次所學知識,又從生活情境入手,引出當天要講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討論、解答。為了更好地做到形義結合,王老師組織學生用平板電腦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數(shù)理模型。在展示的學生作品中,通過一個錯誤的模型使學生發(fā)現(xiàn)了乘法分配律的特征:等式兩邊都有個相同的因數(shù)。發(fā)現(xiàn)這一規(guī)律后,王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簡潔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乘法分配律等式定義,最后結合課本定義,使學生加深印象,對乘法分配律的規(guī)律有了深刻理解。
“數(shù)學教學過程就是把復雜的情境進行分析、簡化,從而得出簡約的數(shù)學模型。鑒于此,我引導學生從特殊的事例入手,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加以驗證,從而得到一般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方式?!蓖趵蠋熣f。
王老師還基于每個學生的思維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問題,例如在用平板電腦建構數(shù)理模型時,有的同學喜歡用數(shù)字,有的喜歡用圖片,在自主探究中,學生們的多元認知方式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而王老師對其也做到了充分的尊重。
相比于王老師從生活到數(shù)學的嚴謹教學,美國的Adam Wicker校長風格則顯得較為輕松活潑。由于是第一次給中國孩子上課, Adam 校長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紹了自己的幸福家庭,課堂氣氛馬上輕松活潑起來。和王老師一樣,Adam 校長也是從生活實例著手,引導同學們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比如買巧克力、打掃教室掙錢、買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會門票等。
不過,Adam 校長沒有講授乘法分配律本身,他利用“解構”的數(shù)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Adam 校長將學生劃分為以四人為單位的小組,每個小組中有領導者、計時者、記錄者和發(fā)言者,同學們需要分工協(xié)作,在5分鐘內設計出一個現(xiàn)實問題,并且運用乘法分配律解構、解決。學生的熱情完全被調動起來,紛紛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
“教學就像表演,學生和我一起演出?!盇dam 校長這么說。
兩堂課上完了,東風東小學兩個班的學生對中美兩國教師的上課進行點評。從反饋來看,學生都比較喜歡課堂上能自主探究,比如喜歡用平板電腦列算式,喜歡美國校長讓他們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出題和解題?!拔矣X得中國老師上課時可以像美國校長這樣更有趣;而美國校長應該把有趣的活動時間放長些?!庇袑W生建議。
到現(xiàn)場聽課的人大附中副校長周建華認為,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代表著兩個國家不同的特點:王老師上課比較理性,從生活到數(shù)學,注重學生的多元智能;Adam校長上課比較感性,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還有注重學生的表達?!懊绹iL把握小組學習的方法,還讓學生把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這一做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信息技術】
China 且議且行 VS 普遍推行 America
3月21日,ELLE項目的影子校長活動在廣州多個學校進行。其中3位來自美國納什維爾的小學校長來到小北路小學,通過如影隨形地跟著小北路小學校長彭婭一天,體驗中國校長的工作,感受學校的文化。
很多人都以為,和中國中小學生面臨的應試教育相比,美國小學簡直就是天堂——學習自由,沒有課業(yè)負擔和考試煩惱。果真如此么?當天,在與美國校長的互動交流活動中,小北路小學的學生大膽地提了兩個問題——“美國小學生要不要考試”和“美國會懲罰學生嗎”。美國校長如實告訴他們,美國小學生是要考試的,學生做錯事也是要懲罰的,會罰去校長室面壁?!昂芨兄x美國校長的回答,讓我們的孩子知道美國教育的真實情況?!迸韹I說。
課堂上該不該用信息技術?國內一直有爭議。于是彭婭校長把這個疑問拋給了美國校長。
“既然現(xiàn)在每人都有手機,那為什么不能把它用于教學呢?”史密斯·斯普靈頓小學副校長安吉拉·戴維斯說,在美國,學生上課使用iPad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奇事,很多學校早已使用電子書代替?zhèn)鹘y(tǒng)課本了。但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師生互動是不可取代的。
而馬克·瓊斯校長也表示:“技術是為了加強和輔助教育,但不是像保姆那樣全職照看。在家我也會限制我的孩子使用網(wǎng)絡設備的時間,因為我更希望他多與人交流?!?/p>
“很多學校鼓勵學生使用技術,學生可以用手機上網(wǎng)學習,但是學生可能會在這一過程中做他們不應該做的事情,如相互之間發(fā)短信,上社交媒體玩等?!丙溗雇栃W副校長薩姆·弗雷說。
【課程改革】
China 適度犧牲分數(shù) VS 成績不能滑坡 America
隨著高考改革的到來,課程改革也更為迫切。3月23日,ELLE項目在廣雅中學舉辦了“課程建設與教師課程領導力發(fā)展”論壇,中美校長就課程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現(xiàn)場把中美校長進行混合分組,采用案例討論的形式,讓中美校長對案例討論的答案進行現(xiàn)場選擇,呈現(xiàn)中美兩國教育工作者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選擇。
案例是這樣的,一位校長想引進美國的STEM課程來進行本校的課程整合,卻鮮有教師響應,問應該怎么辦?在5個選項中,A選項是:“給出特殊政策,允許參與STEM課程試驗的老師在一定周期內不參與常規(guī)的評估測試,甚至包容考試成績在某個周期內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滑坡,吸引老師參加試驗?!敝档藐P注的是,該選項沒有一位美國校長選擇,全都是中國校長選的。
“美國其實把學生的成績看得很重,是以學生成績作為評估學校和教師的標準,如果學生成績下降厲害,老師可能會因此失去工作?!泵绹腄avid Laird校長說,美國很多小學的經(jīng)費來自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而經(jīng)費分發(fā)是和成績掛鉤的,如果學校成績不好,就會被列入不好的學校名單,家長便不愿把孩子送進這個學校。如果學校一直這樣,政府就會干預,重組學校,換掉老師。所以老師和學校面臨的壓力很大,也不允許學生成績滑坡。
而選擇該選項的中國校長相反更坦然:要改革,就免不了有犧牲,以一定時間、一定程度的小范圍退步換取大刀闊斧的進步革新,是可以理解并且包容的。
“其實中美教育都受到分數(shù)束縛,但課改方式可以多樣,分數(shù)和課改并不矛盾。有分數(shù)無課改,走不到現(xiàn)在;有課改無分數(shù),走不到明天?!痹诤嫌乐莼鶎有W擔任校長多年的周校長總結道。(記者 陳曉璇、實習生 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