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紐約華裔青少年頻自殺 專家吁關注心理健康防悲劇

2016年08月16日 10:49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
字號:
朋友們送一名自殺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國《僑報》/崔國萁
朋友們送一名自殺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國《僑報》/崔國萁 攝)

  中國僑網8月16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近些年,隨著華人移民美國越來越多,華裔青少年自殺也呈現上升趨勢。尤其不久前,紐約先后有三名華裔青少年在一個月內踏上不歸路,均以投海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花樣的年華。悲劇的接連發(fā)生令人悲哀,也更令人震驚,因為在這些自殺案中,當事人都曾心理抑郁,且在自殺前均或多或少出現過癥狀,但家長們因忽略而沒能及時采取措施救下這些年輕的生命。

  自殺是全美青少年第三大死因

  有關資料顯示,近40年來美國青少年自殺的比例增加了4倍,從每十萬人2.7人上升到每十萬人11.3人。資料還顯示,在美國每年死于自殺的人要多過被謀殺的人。自殺是所有美國人的第11大死亡原因,但在年齡為15至24歲的美國青少年中,自殺是導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僅次于意外及惡性腫瘤。在加拿大,自殺是導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中國是導致15至34歲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而在紐約州,每年大約有1300名紐約人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根據紐約州健康局的估計,每發(fā)生一起自殺身亡事件,相對的就有8至25起自殺未遂案。而來自紐約市健康和心理衛(wèi)生局的數字,在紐約市青少年中每年大約有15萬起企圖自殺事件,其中有70個企圖自殺者會因此而身亡。依據聯邦疾病控制中心的資訊,與1950年代相比,現在全美青少年的自殺率增加了三倍。

  在過去三十多年里,美國亞裔的抑郁癥表現嚴重,自殺死亡已成為美國亞裔的第五大死因,而在美國非西語裔白人的死因中只排行第九。

  在美國65歲以上的婦女中,亞裔老年婦女的自殺率最高。2005年,亞裔老年婦女的自殺率更是非西語裔白人自殺率的1.6倍。年齡介于15至24歲之間的亞裔美國年輕女性死于自殺的比率也高于其他族裔。

  華人諱疾忌醫(yī)

  盡管紐約華人社區(qū)屢屢發(fā)生自殺事件,但隱藏其后的心理健康與精神疾患問題卻一直不被華人所重視,甚至得不到正視。

  對此,陽光心理安康中心主席、精神心理??漆t(yī)生陳張栩表示,華裔對罹患精神疾病感到羞恥,認為只有瘋子、傻子才會去看精神醫(yī)生,結果導致心理疾病愈發(fā)嚴重,最終導致自殺悲劇發(fā)生。

  她說,有的華裔家長明明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受習俗與偏見的影響,認為“家丑不能外揚”,不愿讓外界知道孩子患有精神或心理疾患。那么在這種矛盾心態(tài)與文化的影響下,導致孩子的問題越發(fā)嚴重。

  紐約市心理健康協會、心理安康熱線亞裔外展主任羅潔也表示,華人父母常常自己有心疾而不察,潛移默化傳導給下一代;此外,華裔家長對孩子罹患精神疾病的漠視,可能也與他們學歷不高、工作時間長,很難陪同子女共同成長,為擺脫現狀又對子女的期望很高等等有關。而有的青少年剛到美國不諳英文,社交圈子又窄,對未來感到渺茫,常常不開心,可是與父母輩又沒法溝通,父母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結果令問題更加惡化。

  華裔杰佛瑞·李因失戀跳海自殺。對此,羅潔表示,作為老一輩的華人移民,在觀念里認為碰到失戀沒什么大不了的,總會過去的,而不在意,最終導致悲劇發(fā)生。羅潔指出,杰佛瑞在失戀后表現的狀態(tài)也是抑郁癥的一種,在學名上被稱為“反應性抑郁癥”,它直接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 (如失戀、失業(yè)等) 誘發(fā)。若家長對抑郁癥等疾患有一定的認知,悲劇有可能會避免。

  自殺可以預防

  對于華社青少年接連自殺,陽光心理安康中心的陳張栩醫(yī)生在表示悲痛的同時,更大聲強調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生命是可以拯救的,而這些通過了解自殺的范圍與程度、學習辨別自殺的警告征兆以及學習何時大聲尋求幫助,任何人都可參與自殺預防。

  她舉例說,她的一個年輕病人就是因為母親對抑郁癥有一定認知而避免了悲劇發(fā)生。這名企圖自殺者是一名華裔大學生,某日清晨5點多,他在自家車庫里發(fā)動汽車,準備用汽車尾氣自盡時,一直密切關注他的母親及時發(fā)現了孩子的自殺企圖而救下愛兒。

  那么如何識別自殺的危險信號?在不久前由陽光心理安康中心主辦的“拯救生命、預防自殺”心理健康活動上,該中心醫(yī)生、婚姻家庭治療師陳厚愷做了詳細講解。他表示,青少年在采取自殺行動前通常都會有預警,如果能夠及早辨識出青少年自殺的前兆,便能夠做到早期預防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陳厚愷醫(yī)生介紹說,美國醫(yī)生Kalafat 在1990年統計整理了多項青少年自殺的警訊后,分成了四個方面:情緒感受(Feelings),行動或事件(Action),改變(Change), 預兆(Threat),取其第一個字母則組成FACT。

  情緒感受:無望感,無助感, 無價值感,無法抵抗的罪惡感、羞恥感,自我怨恨等;持續(xù)焦慮與憤怒,常有身體抱怨如頭痛、胃痛、疲倦等。

  行動或事件:指藥物及酒精濫用,整理個人物品,如將喜愛的東西丟棄或送人,清理個人房間;出現暴力行為、逃家或反抗行為;經常做噩夢。

  改變:避開朋友家人及一些日?;顒?,飲食和睡眠習慣改變,明顯的人格變化。

  不尋常的忽略個人外觀,持續(xù)無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退步,對娛樂活動失去興趣;在一陣憂郁之后又突然間快樂起來。

  預兆:當事人喜歡陳述死亡的過程,如“一個人要流血多久才會死”;在口語上出現暗示,如“我不再是你的累贅”、“我不用再忍受這些苦”等;將事情整頓好,放棄喜歡的東西;收集藥物,暗藏兇器等。

  尋求專業(yè)幫助

  陳厚愷醫(yī)生表示,在青少年出現上述癥狀時,家長需要抱有高度的警覺性,注意說話者的行為,并做好防范措施,借助各界力量對懷有自殺意念的青少年給予輔導十分重要,這包括——

  與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關系;提供一個穩(wěn)定、安全的居家環(huán)境;花時間與青少年在一起,減少孤獨感;傾聽青少年說的話,不只是說的話, 還有傳達的訊息,如無助的想法。若孩子有失落感,如失去所愛的人或寵物,應給予關心和安慰其感受。永遠把自殺當成大事來處理,認真看待孩子口頭的自殺威脅,不要以為只是開玩笑,如有發(fā)現自殺的預兆,寧可反應過度但不輕易解釋孩子的異常行為。若處在危機階段,家長要陪在其身邊,嘗試找出想自殺的原因。把自殺工具如利器與藥品拿走。積極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協助等。

  精神心理??漆t(yī)生陳張栩表示,自殺的問題不是單一個人能解決的,必須要有相關人員、家長、老師及醫(yī)療人員的通力合作。

  如果你認為身邊的人存在有自殺傾向,請多給予關心,這如同為他們點燃了一支照明的蠟燭。

  她表示,如果你認為某位朋友或同學或親人有自殺傾向時,可與當地執(zhí)法機構聯系,要求他們立即提供幫助。你也可以鼓勵當事人與美國預防自殺熱線聯系。當然,并非只有自殺傾向者才能撥打這些熱線,如果你想阻止另一個人自殺,也可以撥打這類熱線求助;另外,就是將有自殺傾向的人轉介到相關??平邮苤委煟M快讓對方去咨詢心理健康專家。引導他或她接受專業(yè)協助,就能防止自殺,挽救一條生命。

  為了減少紐約州的自殺案件, 讓所有紐約人都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被成功治療的,康復也是可能的,州府于幾年前推出了“SPEAK 自殺預防教育手冊”,它教導民眾在朋友或所愛的人看起來受到情緒困擾時,應該鼓勵他們跟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談談,如家庭醫(yī)生、學校顧問、宗教人員、心理治療師或是危機熱線的職員。

  心理安康熱線亞裔外展主任羅潔則表示,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經常感到擔心、害怕、緊張或焦慮或悲傷或抑郁,近期遭受痛失親友或其它重大打擊,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為時,可向心理安康一線牽求助,該熱線為民眾提供有關心理健康、壓力管理、個人、婚姻、家庭等問題的咨詢及適當的轉介和危機處理服務,力求說明民眾正視問題,尋求合適解決方法。(崔國萁)

【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