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革命 孫中山先生促國共合作、改組國民黨

6月2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聯(lián)合舉辦的《永遠的豐碑——紀念孫中山先生文物文獻展》在上海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珍貴文物文獻百余件,其中,孫中山先生親擬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是首次亮相于公眾。
早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孫中山就在思索為什么俄國革命能成功而中國革命則屢遭失敗。1918年夏,因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而避居上海的孫中山給列寧發(fā)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電報稱:“中國革命黨對于貴國革命黨員之艱苦卓絕的奮斗,表示極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兩國革命黨團結一致,共同奮斗。”1920年,列寧通過蘇聯(lián)外交部長齊契林,輾轉致書孫中山。
從1921年12月開始,孫中山同第三國際(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舉行了為期5天的會談。馬林和孫中山的會見是由國民黨駐滬代表張繼介紹,而張繼與馬林之間則由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李大釗牽線。在張?zhí)椎呐阃?,到桂林會見孫中山,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國民黨要改組成為一個聯(lián)盟性質的政黨,能夠團結一切社會階層(特別是工農)的進步力量;二是建立一支由革命黨領導并忠于黨的思想的新軍并創(chuàng)辦軍官學校,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為這支新軍培養(yǎng)軍官。
1922年6月,陳炯明炮轟總統(tǒng)府,孫中山避居上海。期間,他開始與中國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陳獨秀等多次商談有關聯(lián)合共產黨及改組國民黨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則發(fā)表了《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明確表示“中國現(xiàn)在的各政黨,只有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建立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原則,主張“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會各團體開一個聯(lián)席會議,……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西湖召開會議,專門討論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問題。會后,陳獨秀、李大釗及馬林一同拜訪孫中山,提出共產黨的兩黨合作主張,孫中山表示同意。同年9月4日,孫中山正式邀請共產黨代表參加他所召開的國民黨改組研究會議;9月6日,更指定廖仲愷、陳獨秀等9人為國民黨改組方略起草委員,共產黨遂正式參加了國民黨的改組準備工作。
1923年1月,孫中山又與蘇俄代表越飛發(fā)表著名的《孫文越飛宣言》,正式確定聯(lián)俄政策下的平等的中蘇關系,并于1923年2月回粵重組革命政府。當時因廣東軍閥各懷異志,不聽號令,革命政府面臨嚴重困難。中國共產黨為支持革命政府,動員了大批黨員及革命青年,南下工作,為協(xié)助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實現(xiàn)三大政策,動員工人農民參加革命,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同年8月,由鮑羅廷率領的蘇聯(lián)代表團到達廣州,10月,孫中山根據廖仲愷與共產黨人長期會商、擬訂的國民黨改組計劃,并聽取了鮑羅廷所轉達的列寧、斯大林的意見,于10月19日任命廖仲愷、李大釗等5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于10月25日委任廖仲愷、譚平山等9人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聘鮑羅廷為顧問,宣布開始國民黨改組工作。共產黨人林伯渠(執(zhí)委會副總務長)、譚平山(執(zhí)委之一)參與了改組工作。這樣,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實行三大政策的愿望,在中國共產黨人及列寧、斯大林派來的使者的直接支持幫助下付諸實施。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通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斑@種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痹谥袊鴩顸h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講中,孫中山明確表示:“此次我們通過宣言,就是重新?lián)摳锩呢熑?,就是計劃徹底革?終要把軍閥來打倒,把受壓迫的人民完全來解放,這是對內的責任。至于對外的責任,要反對帝國侵略主義,將世界受帝國主義所壓迫人民來聯(lián)絡一致,共同動作,互相扶助,將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都來解放。”(于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