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德國高校教授:中國學生不應滿足于當“士兵”

2017年04月24日 15:34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蔣曉毅教授在系辦公室內。他背后墻上的照片,是多名為系、校科研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校友,其中也有多名萊布尼茨獎獲得者。(《歐洲時報》德國版/張喬楠 攝)
    蔣曉毅教授在系辦公室內。他背后墻上的照片,是多名為系、校科研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校友,其中也有多名萊布尼茨獎獲得者。(《歐洲時報》德國版/張喬楠 攝)

  中國僑網4月24日電 據《歐洲時報》德國版報道,日前,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蔣曉毅接受歐洲時報記者采訪,講述自身經歷,談論了對于現今中國留學生的看法與期望。

  蔣曉毅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1984年就讀瑞士伯爾尼大學。1997年起在伯爾尼大學和圣加倫州立醫(yī)院工作。在短暫輾轉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后,自2002年10月起,任德國明斯特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首席教授,從事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方面的研究。目前擔任國際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期刊的主編。2006年當選國際模式識別學會的會士。

  談經歷:離開瑞士,“求一條生路”

  復活節(jié)假期前一天,明斯特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的八層大樓內,記者見到了蔣曉毅教授。他說起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事情時,能感覺到他的專注。這是一個讓他著迷的世界。

  1983年他從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畢業(yè),同年他考取了國家公派出國研究生。兩個去瑞士的名額,他就是其中之一。1984到1997年,他先后在伯爾尼大學計算機科學及應用數學研究所獲得了博士學位和大學教授資格。2002年他離開了瑞士。他說,當時其實很不舍離開,因為瑞士不僅風光秀美,而且瑞士人的樸實很讓他欣賞。從一個人出國深造,到成家立業(yè),瑞士是留下他成長足跡的地方。

  他呵呵地笑,說離開瑞士算是“求一條生路”,因為是希望留在大學里工作。據介紹,當時的瑞士一共有十所大學,其中一半屬于法語區(qū)?!暗抡Z區(qū)的五所大學里,圣加倫大學是經濟型的,巴塞爾大學當時還沒有信息科學這一學科。如果我要走大學這條路,還是德國的天地比較廣啊?!?/p>

  “幸運”是蔣曉毅用來描述自己出國三十年的關鍵詞。從他所講述的這些幸運里,感受到的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感激,對于那些過往的、正在發(fā)生的事,對于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正在與自己共事的人。

  他介紹,在競爭教授位置上,從上百人申請,到走進最后的三人競聘,這個過程的競爭性太激烈,偶然因素也很多。有時可能因為一個委員一句偶然的話,就引起了招聘委員會的一番討論,接著就有人出局有人勝出。“當時在柏林和明斯特的教授招聘中,在排位前兩人的名單時我都與另一位候選人不相上下,幸運的是兩次都各有一個委員在關鍵的時候力挺我,最終把我推上了第一位。”

  他的幸運,還在于2003年到明斯特大學上任時,就遇上了學校的一個大項目:學校醫(yī)學院領頭籌備申請德國科學基金會支持的SFB項目(由基金會常規(guī)支持的最大型研究計劃,由約20個子項目組成,可進行長達12年的中長期目標型研究)。該項目計劃在分子影像學方面探討心血管病的機理和診斷的新途徑。從2005年開始,蔣曉毅教授作為科研隊伍的一分子,與醫(yī)學物理的KlausSch.fers教授合作,從事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儀中人體器官運動分析和校正的研究工作。

  談學生:中國學生,不應滿足于當士兵

  目前擔任系主任的蔣教授也說到了自己的一些事務性工作,既繁雜又瑣碎,他開玩笑說自己每天都在簽發(fā)畢業(yè)證書。明斯特大學一共有4萬多名學生,屬于全德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之一,蔣教授所在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的學生則有4300名左右。

  在談到是否有與中國國內大學的合作時,教授提到有與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有長期互補性合作,另外也和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有博士生交流項目。即在明斯特大學交流一兩年時間,最后博士學位仍為國內母校的學位。這種交流也包括教師層面。蔣教授目前也時常回國交流、開講。

  說起中國留學生的學術水平,蔣教授坦言有些揪心,因為感覺得出留學海外的學生整體水平在下降。

  “有個德國同事,說他去年組里有個中國學生,由于學術水平有限,工作得很吃力,我的同事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今年我又見到他,他還是無可奈何地說不知如何處理,一方面是有點不忍心把學生送回去,但同時對此學生在德國繼續(xù)做學位沒太大的信心。我們經濟信息專業(yè)有位學生,計劃在這兒拿學位的,最后沒能畢業(yè),給送回去了。這種情況是我知道的一個例子,可能這樣的比例不是很大吧?!?/p>

  他覺得,目前國內出來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沒有太大學習科研動力?!俺鰢魧W,是吃苦的一件事。做學術吃苦,國外生活還沒有國內舒服,而且還需要跟國外老師打交道,很多方面需要適應和提高,不容易的?!?/span>

  記者希望蔣教授談談對中國學生的看法,給一些建議。他說:“前段時間跟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的老師交流過,對于國家公派留學生項目,希望能提高一下門檻?!彼硎?,有些學生本身英語不過關,到德國待一年一年半的,德語也學不好,還不如國家從一開始就強化英語。而相比起語言關,想清楚為何要出國留學,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準備,則更為關鍵。

  “你為什么做博士學位,真的想嗎?真的想來德國嗎?你對德國的文化、包括德國高校體制了解多少?你在觀念上要做什么準備?因為我覺得作為留學生,至少應該對這邊的方方面面都有些好奇心吧?說實話,并不是很多人對此都有感興趣的?!?/p>

  德國大學注重對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蔣教授在這其中也感受到了中國和德國學生的差異?!爸袊鴮W生的依賴性相對比較大,缺乏獨立思考、工作的愿望和能力,更愿意當一名‘士兵’,接受上面的領導,但不愿當一個小小的‘將軍’。德國學生則是另外的極端。德國學生有時候是不跟你說,就開始動手做,有時候還需要拉回來……”他補充道,“一旦做起具體工作來,學生應該比老師了解得多,特別是在很多技術細節(jié)上。在這個層次上,就應該體現有自己思考和駕馭的愿望和能力?!?/p>

  他說,學生有時候可能缺乏閱歷,想不明白一些東西,但總要試圖去想,得有意識地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中國學生的眼界有時候就窄了一點,有一部分學生的想法是很不明確的。

  通過自己走過的留學、工作的經歷,他建議中國學生,“到了一個國家,應該對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有所了解,對高等教育體制有所了解。這種了解不是單靠讀政治大條款能讀出來的,而是要從基層細節(jié)去加以感受的。多關注一下,哪怕是被動地了解。沒有一個體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體系是一無是處的,多了解一點,對今后的發(fā)展很有好處?!?張喬楠)

【責任編輯:謝萍】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