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OAM獲得者胡玫:讓華人貢獻得到主流社會認可
中新社悉尼8月20日電 題:澳大利亞OAM獲得者胡玫:讓華人的貢獻得到主流社會認可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每年澳大利亞國慶日和英國女王生日公眾假期,澳大利亞總督府都會公布一批獲授勛人士名單。今年英女王生日榮獲國家勛章的名單中,唯一的華人女性,是來自維多利亞州的胡玫。
“這個勛章,不只是頒給我個人的,也證明了華人的貢獻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這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我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我希望華人在澳授勛系統中有更高的人數比例,希望有更多的華人走出來,為大眾服務,為社會服務?!焙祵?a target='_blank' >中新社記者說。
獲得OAM勛章(Medal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是對她在廣播、婦女工作以及多元文化社區(qū)的突出貢獻和竭誠服務的表彰。胡玫就職的澳大利亞SBS國家民族廣播電臺是多種語言、多元文化的公營全國廣播機構,每周播出包括中文在內的74種語言節(jié)目,是世界上播出語言最多的公營廣播電視機構。
胡玫擔任中文普通話節(jié)目主管、記者、節(jié)目總監(jiān)、主持人,不知不覺做了20多年。1988年,胡玫從西安移居澳洲。原本學化學的她,夢想成為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卻陰差陽錯,走上了播音的道路。
1992年,研究生畢業(yè)的胡玫考進SBS,成為一名普通話主持人。她發(fā)現,在此之前,SBS一直沒有播報有關中國和數萬中國留學生的消息?!耙驗樗麄儾涣私?,而不了解,就容易產生歧視。”于是,她開通了“留學生活”和“了解澳洲”欄目,幫助中國留學生和當地華人了解和融入主流社會。
胡玫說:“中國的郵筒是綠色的,而澳洲的郵筒是紅色的。這是為什么呢?還有如何找工作,如何考駕照等,都會在節(jié)目中找到答案。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實例,幫助留學生更快地了解澳洲,融入澳洲?!?/p>
因應了中澳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和講中文普通話人口的迅速增加,SBS的中文廣播時段不斷延長。這給胡玫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她說:“我總有一種使命感。我是第一個進入墨爾本SBS的具有中國大陸背景的傳媒人,我要為他們服務,因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知道他們需要什么?!?/p>
2010年,她榮登維多利亞州年度婦女光榮榜,成為維州歷史上首位登上婦女光榮榜的華人。此后,在維多利亞婦女協會于婦女先驅紀念園舉辦的講座上,她作為主講人向當地民眾講述了早期移居澳洲的華人婦女的苦難與貢獻。講座結束后,有的聽眾從家里拿來古老的繡品。胡玫說,“她們告訴我,這些是家人早年間買的中國刺繡,一直保存到現在。這讓我很感動,也證明了我所講到的內容,有助于當地人了解華人的貢獻?!?/p>
2011年,國際婦女節(jié)100周年之際,胡玫登上了澳大利亞杰出婦女名人錄。自此,她每年都榜上有名。為讓更多的華人婦女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她創(chuàng)辦了澳華全國婦女會。
祖籍安徽、生于上海,父親是上世紀50年代從英國學成回國的知識分子,胡玫的身上,既有江南女子的溫婉,更有一種堅定的力量。2008年,她創(chuàng)辦華人作家節(jié),推動中澳作家交流。在她的努力下,鐵凝、莫言、張煒等中國作家都參加了華人作家節(jié)活動,讓西方文學界關注到中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
胡玫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墨爾本評為‘文學城’,身居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我必須為文學做一些事,通過文學讓當地主流社會了解華人,了解中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