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 英國肯特大學副教授聊留學生活與學術

原標題: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聊聊留學和國際化
“中國留學生群體在海外面臨的挑戰(zhàn)有哪些?在英國高校獲取高分的‘秘訣’是什么……”日前,英國肯特大學副教授張悅悅攜新書《小世界:在歐洲做學術的注腳》在三聯(lián)韜奮書店海淀分店舉行讀者見面會,與媒體人潘采夫一道,暢聊留學生活與海外學術。
張悅悅認為,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之分,因身份認同而來,不可避免,但我們不必局限于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中,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之間不必非此即彼地二者擇其一,生活方式也不必然地與國籍或出身地相捆綁。海外生活經歷的重要性在于它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并給予我們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留學時如何擇校
針對大家關注的“準備留學時,如何擇校?”這個問題,張悅悅答道:“不必太看重大學排名。作為學生,擇校時應該關注的是學生滿意度,有些學??赡芘琶豢壳?,但能與老師接觸的時間多,所能從中受益的也多。比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雖然排名靠前、知名度高,但每年學生滿意度的排名卻不靠前,因為學生幾乎很少能見到教授,很多課都由博士生來上。反而一些年輕的大學,教授很注重和學生在一起探討。如果想做科研,要看該校該專業(yè)的研究實力和業(yè)內口碑,在擇校的天平上,‘知名度’并非最重要?!?/p>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英國碩士的1年制時,張悅悅回應說,準備留學的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需要來選擇學制時,若只為拿一個學位,1年制就可以。但若想繼續(xù)深造,走學術之路,那么就要謹慎考慮,因為1年制下學到的東西相對較少。
中外教育異同
談到中外教育體系的異同時,張悅悅直言英美也注重考試,而且其重視程度并不亞于中國。但中外高校授課方式并不相同,國外大學授課以自學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思考,相比之下中國更重講授。張悅悅回憶本科在國內就讀,1學期要修11門課,課程任務繁重。后來,她留學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雖然1學期只有4門課,但每門課都需要閱讀大量書籍文獻,非??简瀸W生的自律性?!霸谶@兩種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中英學生答題風格迥異,中國學生按點作答、條理清晰;英國學生答題結構相對散漫,會針對一個點展開闡述?!睆垚倫傉f。
潘采夫則提出英國大學入學低門坎,但畢業(yè)難。他同時提到在基礎教育上,中國在某些方面較英國更有優(yōu)勢,表現(xiàn)最突出的科目是數(shù)學。潘采夫的女兒曾在蘇格蘭上小學,那里的學制是7年。他的女兒在當?shù)刈x書,5年級時的數(shù)學測試成績就已達到了7年級的水平。后來回到國內上中學的女兒感到在北京上學比在蘇格蘭幸福,因為國內緊張的學習氛圍能讓她收獲競爭和超越的滿足感,這是重鼓勵輕批評,學習氛圍輕松的英國所不能帶來的。在潘采夫看來,中英教育方式互有優(yōu)勢,應互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