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幫忙“帶貨”有風險 需謹防被“下套”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題:非要等到死刑當頭,才了解“帶貨”的危險?拜托長點心吧!
出國幫忙“帶貨”有風險 需謹防被“下套”
最近,一則新聞讓小僑很是揪心。

據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統計,僅在2013到2015年間,就有超過20名中國女性,因為在馬西來亞機場落地時被查出攜帶毒品而遭逮捕,目前正在當地服刑或面臨審判,最高可能面臨死刑。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女孩的經歷,大有相似之處:
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一名外籍男性。接觸一段時間后,對方稱自己從事服裝箱包生意,希望女孩幫助攜帶樣品給馬西來亞的客戶,由他負擔機票、食宿甚至給予酬勞。
女孩答應后攜被托付的行李赴馬,下飛機后被海關人員查出,行李箱夾層內有毒品,且數量相對較大(一公斤至幾公斤不等)。
查閱資料可知,在馬西來亞,凡攜帶毒品超過一定劑量者,一旦罪名成立,將面臨死刑。其中嗎啡、海洛因等毒品的“死線”是15克。
因為審訊過程漫長(從一審到最后處決,可能要拖上十年),目前還沒有女孩被最終定刑,但在去年5月,已有一人在一審時被判死刑,正在上訴階段;一人被判有期徒刑14年。
知情人稱,后者是為數不多的獲得輕判的案例。
女孩們在條件惡劣的牢獄里企盼“奇跡”,她們的親人也在漫長的訴訟中飽受折磨。
面對少則幾十萬元人民幣的各項費用,家境不寬裕者只得四處舉債;往返中馬十余次,父母連早飯都舍不得吃,只為多看女兒一眼。
家屬在馬來西亞聘請律師的收據。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號“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
女孩們黯淡的命運令人唏噓。比這更加殘酷的是,類似的事件,幾乎每年都見諸報端。
2017年
3名香港的“90”后,在泰國曼谷國際機場被警方抓獲,行李中被搜出超過12公斤可卡因。
三人稱,自己是受一名香港“老鄉(xiāng)”的委托,從巴西幫忙運送木雕到泰國,每人得到8000港元的報酬。
認為只是舉手之勞,況且還有酬金可拿,三人欣然應允。
沒想到,裝木雕的行李箱暗格中卻藏著毒品。
2016年
一對在巴西經商的小兩口,回國前有朋友找上門幫忙,希望他們順路捎帶兩箱紅酒回國,并給予一定的“勞務費”。
在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對小兩口托運的行李進行開箱查驗,發(fā)現紅酒中藏有液體可卡因,重量超過28公斤!
小兩口當即癱倒在地。沒想到最常被作為禮物帶回國的紅酒,竟然也能成為藏毒的工具。
2015年
在澳大利亞機場,5名中國留學生的行李中被查出大量冰毒,當地警方認為與販毒團伙有關。
盡管5人聲稱自己只不過是“幫人家?guī)|西,收取一點勞務費而已,”但最終仍被判決有期徒刑4年至9年不等,且不得保釋;服刑結束后直接遣返回中國。
本來一片大好的前途,就這樣毀在“帶貨”上……
屢有報道,卻仍不能阻止悲劇發(fā)生,這個問題值得所有人關注。
尤其是,在往返海內外愈加便利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可能、或者已經有過類似經歷:
回國前朋友找上門,托你幫忙帶點東西回去熟人讓你捎帶些禮物回國,他為你報銷旅費機場行李不夠裝,有人讓你分點空間給他……
是不是現在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已經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直到現在,在網上搜索“帶貨”,依然能輕易發(fā)現如下信息:

看到“巴西”這個字眼,是不是很敏感?在上文提到的案例中,巴西可是“常見詞”,誰能判斷這則消息究竟是不是……?
有人擔心:照此看來,“帶貨”陷阱豈不是無處不在?
其實,只要堅持幾個原則,就能讓自己遠離風險:
能不帶就不帶
小僑的建議是,除了確實知根知底的最親近的親友,所謂的“老鄉(xiāng)”、點頭之交的“朋友”、不常聯系的“老同學”,諸如此類人的“帶貨”要求,盡量委婉回絕。
如果不可避免必須幫忙,即使對方再信得過,也要做到以下兩點:
1、所有物件一定要拆開過目,不接受任何密封品
2、保健品或酒類液體物品,盡量與委托人一同購買,保證貨品不被掉包
蠅頭小利害死人
為一點“勞務費”,落得身陷囹圄,值不值得?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道理誰都懂,關鍵還是要做到。
違禁清單要知悉
在法律面前,沒有“不知者無罪”,因此,對于各國的違禁品清單,大家在入境前應有所了解,以免“犯禁”。
肉類制品,超量的煙酒,名貴手表或首飾,這些都是經常被忽略的。還有比較生僻的知識,比如康泰克、白加黑等,在一些國家屬于違禁品,大家也要多加留意。
機場別放松警惕
已經有媒體報道,有人趁其他乘客的注意力不集中,向其行李內塞入違禁品,并記下行李牌信息。抵達目的地后,如僥幸未被查出,則按信息上門索取;如被查出,自己也能置身之外、不被追究。
最好的做法是,無論去洗手間,還是在機場免稅店購物,一刻也別讓行李離開自己的視線。
別等大禍臨頭才悔之晚矣!趕快轉給身邊的親友,讓大家的出行更安全!
(來源:中國僑網官方微信,作者:付強,ID:qiaowangzhong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