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溫哥華終于向華人道歉了 但道歉之后是否“全劇終”?

2018年04月24日 07:45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4月24日電 題:溫哥華終于向華人道歉了!但道歉之后是否就是“全劇終”?(附現(xiàn)場視頻)

  華人或印第安人均無資格在任何市選中投票選出市長或市議員。

  華人不能受雇于市府或其他與市府有生意往來的人士。

  禁止華人慶祝農歷新年。

  任何雇用東方勞工的組織將無法獲得政府合約。

  禁止華裔居民購買房地產(chǎn)。

  不允許華人餐廳雇用白人女性。

  不允許華人在商業(yè)繁華地段擁有商店

  ……

  這些今天讀來匪夷所思的法例內容,真實地出現(xiàn)在溫哥華、新西敏等加拿大卑詩省(又譯不列顛比亞省)老牌城市的歷史中。

  它們針對的對象是那些為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新西敏市早期建設發(fā)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的華人,以及其他一些少數(shù)族裔,包括這里的原住民。

  這就是種族歧視。

  “本人今日在此,正式承認溫哥華市過去一段黑暗及艱難的歲月并就此發(fā)言。在本市前半段的歷史中,華裔居民收到種族偏見及歧視比比皆是?!?/strong>

  當?shù)貢r間2018年4月22日下午,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在市議會一場特別會議上這樣說。

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中)代表市府就該市歧視華人的歷史向華人社區(qū)正式道歉。<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中)代表市府就該市歧視華人的歷史向華人社區(qū)正式道歉。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會議的地點并非平時的市議會大樓內,而是在位于唐人街的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他的面前,是大約500名華社民眾及其他族裔人士、加拿大三級政府代表和媒體記者。

  這一天,羅品信代表市議會和市府就溫哥華市早期歧視華人的歷史正式向華人社區(qū)作出道歉。

  在羅品信用英語宣讀道歉內容的同時,原華裔市議員葉吳美琪、余宏榮用廣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讀道歉內容的中文版本。

圖為現(xiàn)場屏幕顯示道歉內容的英文文本。<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圖為現(xiàn)場屏幕顯示道歉內容的英文文本。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這是因為,早期在溫哥華謀生卻受到不公待遇的華人先僑大多來自廣東臺山一帶。他們是今天道歉的主要對象。

  黑暗歲月

  溫哥華及其所在的卑詩省是早期華人抵達加拿大時最早、最主要的登陸地。

  早在18世紀末,就有華人抵達卑詩省沿岸。從淘金,到后來參與修建太平洋鐵路,這塊土地的開拓與成長,離不開華人的汗水甚至生命。

穿越塞拉山的鐵路開通,華裔鐵路工人向一輛駛過的火車揮手致意。(美國《世界日報》取材自斯坦福大學網(wǎng)站)
穿越塞拉山的鐵路開通,華裔鐵路工人向一輛駛過的火車揮手致意。(美國《世界日報》取材自斯坦福大學網(wǎng)站)

  然后,這里恰恰也是歧視華人、排華的重災區(qū)。

  卑詩省加入加拿大聯(lián)邦的先決條件就是修通橫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19世紀后期,約15700名華工參與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其中4000多人客死他鄉(xiāng)。

  但在1885年鐵路竣工時,在敲入最后一顆道釘?shù)膽c功儀式上,卻找不到一個華人的身影。相反,加拿大政府通過了《華人入境條例》,向華人移民開征“人頭稅”。華人新移民須向政府額外繳納50加元。兩年以后,“人頭稅”又猛增到500加元,這相當于當時一位華工兩年的工錢。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最后一顆道釘。<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徐長安 攝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最后一顆道釘。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攝

  到1967年,“人頭稅”才被廢除。從1885到1923年,加拿大政府共向逾8.1萬中國移民征收了總計2300萬多加元的“人頭稅”。

  1923年7月1日,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又開始實施被稱為“排華法案”的《華人移民法案》,對華人徹底關閉移民大門,從而將歧視推向極致。之后的25年間,獲準合法進入加拿大的華人移民不瞳100人。大量加拿大的華人勞工從此與妻兒天各一方,團聚無門。

  由于這一法案的執(zhí)行日和加拿大國慶日相同,所以當時的在加華人都稱當天為“恥辱日”。該法案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

  1871年卑詩省政府通過立法,剝奪華裔投票權,并且禁止華裔成為法律學、藥學、牙科學的專業(yè)人士。

  溫哥華在1886年4月6日正式立市,但從一開始,溫哥華便與反華排華活動結下不解之緣。建市之始,當局便剝奪了華人的合法投票權。1887年1月,溫哥華市議會讓一批反華市民在市議會內商討如何驅逐華人。市府更不斷利用手上權力,引入針對華人的附例。

  當時的市府、市議會還在市級立法和行政中采取了包括學校隔離、禁止華人進入游泳池等公共場所,禁止華人購買、租借和使用當?shù)刈≌?、醫(yī)院甚至墓地等令人發(fā)指的政策,以至于許多華裔不得不將去世親人送回中國安葬。

  市府甚至游說聯(lián)邦政府通過充滿種族歧視的移民政策。

  溫哥華市直到1949年才廢除市級排華法令,是加拿大城市中的最后一批。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加拿大聯(lián)邦成立150周年。但有研究報告指出,加拿大華人遭受包括剝奪公民權在內、三級加拿大政府以法令和政府命令等形式的歧視、排斥歷史長達75年以上。

  平權之路

  “二戰(zhàn)”期間,曾有700多名“華二代”子弟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加入加拿大軍隊,抗擊法西斯,為后來“排華法案”的取消、華裔重獲投票權作出關鍵性的貢獻。

  有人也認為,195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也對加拿大產(chǎn)生影響,令種族歧視的狀況出現(xiàn)改變。

  在此次溫哥華市府正式道歉的現(xiàn)場,有多位身穿筆挺軍服、百歲上下的華裔退伍老兵。全場以掌聲向他們致敬。

95歲的李文英(左)及其他多名百歲上下的華裔退伍老兵亮相現(xiàn)場 <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95歲的李文英(左)及其他多名百歲上下的華裔退伍老兵亮相現(xiàn)場。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你能否想象?當他們參軍,準備為國犧牲的時候,這個國家還拒絕他們入籍?!?5歲的華裔老兵吳英超作為華社代表發(fā)言時不無感慨地問道。

  參加過“二戰(zhàn)”的加拿大華裔老兵,如今還有14人在世。

85歲的華裔退伍老兵吳英超作為華社代表發(fā)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85歲的華裔退伍老兵吳英超作為華社代表發(fā)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為華人平反,為華人平權,最重要的仍是靠華人、華社自己的不斷抗爭。

  2006年6月22日,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正式代表聯(lián)邦政府就“人頭稅”道歉,為當年健在的“人頭稅”受害者以及在世的配偶賠償每人2萬加元。與華人先僑遭受的屈辱和付出的犧牲相比,這筆補償可以說只是象征性的。

  但至少,歷屆加拿大政府對歧視華人歷史的曖昧或消極態(tài)度開始有了改變。三級政府反省歷史上歧視華裔法律、政策,并就此向華社道歉的帷幕,終于慢慢拉開。

  2010年,以一座重見天日的華人墓地遺址為契機,卑詩省歷史名城新西敏市市議會就歧視華人歷史作出正式道歉,成為全加拿大首個就昔日排華政策向華社道歉的城市。

  2014年5月,卑詩省議會通過歷史性議案,就一百多年前該省歧視華人及反華排華的法令條例向華人社區(qū)正式道歉,并表彰了華人在建設太平洋鐵路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該省政府部門耗時約兩年,篩查了從卑詩省加入加拿大聯(lián)邦的1871年至《加拿大人權及自由憲章》頒行的1982年間近2000條該省法例,發(fā)現(xiàn)了一批仍然生效的歧視性內容。當然,這些條款必須被刪除。

  時任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提出的跨黨派道歉議案,在省議會獲一致通過。省府并決定撥100萬加元成立“傳承基金”,資助把有關歷史及華裔貢獻寫進教科書等相關后續(xù)工作。

  2017年3月,卑詩省議會通過時任國際貿易兼亞太戰(zhàn)略和多元文化廳長屈潔冰提出的法案,廢除對華人及其他少數(shù)族裔含有歧視內容的19項歷史遺留法律條款。

  在溫哥華,2014年卑詩省向華人道歉后,溫市華裔市議員雷健華就提出向華人道歉的動議。動議順利獲通過后,溫哥華市議會指令職員就1886年至1947年間過往市議會的歧視華人法例、政策進行研究檢視,并向溫市華裔社區(qū)、歷史學者及僑團就研究結果展開咨詢。

溫哥華市議員雷健華(右一)發(fā)言時一度哽咽,同場市議員亦有人感慨落淚。<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溫哥華市議員雷健華(右一)發(fā)言時一度哽咽,同場市議員亦有人感慨落淚。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2017年11月初,歷時一年完成的一份報告證實,溫哥華市過往的確存在若干歧視華人的政策及法規(guī),諸如:剝奪華人的投票權及公民權利,限制華人移民,限制華人在若干領域的謀生機會,在房屋及公共場所實施針對華人的隔離政策,等等。溫哥華當局根據(jù)該報告建議,決定就過往歧視政策及不公待遇向華社作出正式道歉。

  道歉為何在此時?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

  市府選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進行道歉,是一個好的開端。

  中國的改革開放令國家強大,讓西方世界另眼相看,也令海外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也有了更多話語權。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側身者)作為華社代表發(fā)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余瑞冬 攝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側身者)作為華社代表發(fā)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卑詩省華裔省議員屈潔冰: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現(xiàn)在有更多的華人市議員、省議員、聯(lián)邦議員等。參政很重要。華人貢獻這么大,美德也很多,但我們如果把這里作為家,就要更多參與政治,讓別人聽到華人的聲音。

  中國駐溫哥華代總領事孔瑋瑋:

  其一,華人在加拿大建國、建設發(fā)展和溫哥華的開拓發(fā)展過程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和巨大犧牲。時至今天,不管新僑還是老僑,也都繼續(xù)在為這里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這是溫哥華市府為歷史錯誤道歉的現(xiàn)實基礎。

  其二,一代又一代華人社團不斷抗爭,不斷要求平等,經(jīng)過長期抗爭,贏得了對歷史應有的尊重。

  其三,加拿大各級政府的有識之士能夠正視歷史上對華人的歧視、排斥,選擇正式道歉的做法是明智的,應予贊賞。

  其四,今天的華僑華人身后有一個日益強大的祖(籍)國。中國的發(fā)展為海外華僑華人撐了腰,也促使歷史能夠得到正視。

  道歉的意義何在?

  溫哥華市府道歉文本中寫道:

  對過去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社群作出道歉是一個致力于和解的過程。這個過程讓社群了解到前人所犯的錯誤,并在過程中肯定及守護我們作為一個公平、包容的社群所推崇的信念與價值觀。我們明白歧視態(tài)度和偏見可能積習已久,從錯誤中學習是踏出謙虛的一步,同時亦可提醒我們挑戰(zhàn)永遠存在。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

  雖然遲了一點,但仍是有誠意的道歉,應該為之鼓掌和贊賞。

  回顧歷史,檢討錯誤,是為了不重蹈歧視的覆轍,為了營造更加平等和諧的社會。

  中國駐溫哥華代總領事孔瑋瑋:

  道歉的意義不只是道歉本身,而在于公正、公平地認識華僑華人在加拿大的巨大貢獻和歷史地位。希望看到這里的華僑華人能夠取得更加平等、更受尊重的社會地位。

  而在于公正、公平地認識我們在加拿大、在溫哥華,華人華僑的歷史地位,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正能量。這是本質。要承認加華人華僑和主流社會一樣,都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要平等對待。

  道歉之后是否就是“全劇終”?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

  對華社而言,市府道歉只是一個段落,需繼續(xù)努力,把華社聲音傳遞到各級政府。

  同時希望政府以正面、積極的眼光看待新移民,平等尊重以待,共同建設更美好的城市。

  卑詩省華裔省議員屈潔冰:

  要把華裔的貢獻寫入中小學教課書。歷史的教訓不能忘,否則錯誤還會再犯。

  加拿大是移民國家。華人移民加拿大已超過聯(lián)邦成立150年的歷史,卻仍然容易被別人當成“過客”。很重要的一點是,華人社區(qū)要多參與主流,多參與政治、在各級選舉中多投票。

  中國駐溫哥華代總領事孔瑋瑋:

  道歉是否就能做到?jīng)]有了歧視,是否就能真正實現(xiàn)平等?這是社會深度融合的大命題。希望加拿大的華僑華人能夠取得更加平等,更加受尊重的社會地位。

  也希望加拿大各級政府重視中加關系發(fā)展,為兩國合作發(fā)展作出更多努力。相信加拿大的華僑華人會在這塊土地上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作者:余瑞冬,ID:qiaowangzhongguo)

【責任編輯:羅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