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2018:那些不欲投票的青年

資料圖,4月8日,馬來西亞最大的華基政黨馬華公會在吉隆坡馬華公會大廈宣布其大選競選宣言,提出10項承諾及10項計劃,誓言為華裔及國家爭取更大的發(fā)展優(yōu)勢,為國家長遠轉型發(fā)展提供全新動力。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日前宣布解散國會。根據(jù)馬來西亞憲法,全國大選將在國會解散后的60天內(nèi)舉行。中新社記者 趙勝玉 攝
中國僑網(wǎng)5月9日電 據(jù)BBC中文網(wǎng)報道,馬來西亞全國人民即將投票,“千禧世代”很有機會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選民群體,可是卻有大批年輕人沒有登記。為何如此?BBC嘗試通過搜索數(shù)據(jù)和對年輕人的訪問,尋求答案。他們到底有多了解自己的力量,還是已經(jīng)漠不關心。
馬來西亞許多年輕人壓根兒不會相信自己的一票有無比的影響力。截至2017年底,大馬1870萬已登記選民當中,超過40%年齡介乎21至39歲之間,是60歲以上選民的兩倍多。
目前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當中,70%年齡在50歲以上。加上直到最近一次修法前,馬來西亞公立大學的學生都不能隨便參加政治活動,要了解年青一代為何缺乏投票意愿,似乎并不困難。
可是,當選民在5月9日到投票站之際,這個關鍵群組的規(guī)??梢壬弦粚么筮x顯著擴大,占整體已登記選民比例增至30%。
反對黨派在上一屆選舉贏得前所未有的高得票率,但馬來西亞實施的是“簡單多數(shù)制”,結果反對派無法取得足夠議席組織政府。
今屆年輕選民增幅之高,無論是領導執(zhí)政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的64歲首相納吉布(Najib Razak),還是領導在野黨派聯(lián)合陣營的92歲前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ed),想必已清楚的注意到這一點。
馬來西亞人口結構中,年輕人本身就占了頗大比例。
對于研究馬來西亞人口結構變化的人來說,這可就沒什么意外了。因為在2012年,馬來西亞最大的群體是15歲至29歲之間的一群。五年后的分別是,因為法定最低投票年齡是21歲,他們?nèi)缃穸寄芡镀绷恕?/p>
然而,選擇不登記投票的人數(shù)反映的卻是另一個故事。據(jù)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公布,多達380萬名合資格選民并未登記,來不及在這次選舉投票。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屬20多歲。
馬來西亞獨立調(diào)研機構默迪卡中心(Merdeka Centre)去年進行民調(diào)研究西馬來西亞(馬來半島)的年輕人如何看政治,結果多達70%受訪者不相信自己的一票能給政府帶來實質改變,也不認為他們選出來的代議士真正關心像他們這樣的人民。
大馬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無異于被剝奪了公民權。高昂的生活成本、低下的工資,以至于失業(yè),讓大家感覺更無助。
22歲的學生阿利婭(Alya Aziz)沒有登記投票。她對BBC說:“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就關心那一點點。因為我們的經(jīng)濟糟透了,我不想變窮人?!?/p>
27歲的梁亮妮(Leonie Leong;音譯)對BBC記者說,她本來很想投票,但登記得太晚。她承認登記做選民從來不是她眼中的重要事情。
“我的選票除了成為總得票的一部分之外毫無意義,而總票數(shù)再高也贏不了什么。我知道這樣去想很壞?!?/p>
另一個問題是,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他們對政治的認識,以至于參與政治活動的經(jīng)驗,都只停留在社交媒體層面。他們既覺得這樣充滿吸引力,又同時充滿懷疑與不信任。
25歲的劉志毅(Low Chi-e;音譯)同樣是登記得太晚,但他說:“根據(jù)我個人經(jīng)驗,那些不常搜索相關內(nèi)容的人,他們的政治認知就僅限于社交媒體,那換個角度看,也就僅限于你選擇加到自己社交圈的那些(好友)。換言之,要是你不認識任何關心政治的人,你很可能會與世隔絕?!?/p>
馬來西亞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PS)分析員溫振毅(Voon Zhen Yi)則相信,社交媒體崛起,實際上讓學生能直接與政治家和政團互動。
溫振毅說:“過去要是學生想要獲取更多跟政治有關的信息,他們得費一番功夫?!?,盡管選民與當選民意代表之間的年齡差距意味著許多人都感到彼此關系中斷,競選活動的全速開展還是讓人值得期盼?!盃I銷策略讓年輕人越來越感到興趣,想逃過選舉熱潮挺困難的?!?/p>
然而現(xiàn)實是,馬來西亞的政治家大力主張種族與宗教議題,對一些年輕選民來說,感覺就是很疏離。
阿斯瑪麗薩說:“我看不見有哪位候選人能代表我對環(huán)境保護主義的信念,還有像城市貧困、社會經(jīng)濟議題等事情。”(馬尤里·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