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少年班學子:從來沒把自己當“神童”
中新社合肥9月9日電 題:中國科大少年班學子:從來沒把自己當“神童”
中新社記者 吳蘭
今年14歲的周佳諾和15歲的紀聽喬已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大學生了。
他們的同班同學都是不超過16歲的少年。
中國科大少年班,是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在鄧小平、方毅等中國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于1978年創(chuàng)建,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guī)中學教育但成績優(yōu)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旨在探索中國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培養(yǎng)未來10年至20年后中國乃至世界學術界、產(chǎn)業(yè)界科技創(chuàng)新的領軍人物。
轉瞬,這個中國首個少年班進入不惑之年。40年間,中國科大在總結和吸收少年班辦學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仿照少年班模式開辦了“創(chuàng)新試點班”和理科實驗班。2008年,少年班升級為少年班學院。
溫暖關愛常相隨
張藝是個愛哭的小女生,15歲那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覺得這里是個“學習很苦、少人情味的地方”。經(jīng)歷兩年大學生活后,她又感覺少年班很溫暖。
她說,考入少年班之前,她一直是其所在學校的“尖子生”,但入學后自己高中的“那一套”不適用于大學,身邊的同學都很厲害,自然有了“落差”。大學里第一次考試的成績是“從小到大都沒有考過那么差”。
“怎么辦”“我一點也不厲害”“適應比別人慢”……初入學,她被這類問題困擾,常??蓿嘀魅卫蠋熀蛯W長們及時跟她談心,答疑解惑,幫助她走出那段低沉期。
她說:“到少年班更要好好學、努力學,自己的能力是夠的,只是剛開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
張藝的室友有段時間因為飯卡消費少,被學?!澳P懷”打進一筆“巨款”,這種隱形資助該校已經(jīng)實行14年了,累計資助4萬多人次。
刷夜組團式學習
19歲的周元昊已是大四學生了。2015年,他從??诳既胫袊拼笊倌臧?,剛入學也經(jīng)歷過“滿頭霧水”和“心里落差”。他說,很幸運的是有班主任的及時疏導。
周元昊說,經(jīng)常和同學一起刷夜、組團學習,尤其是考試周,校旁的24小時店里四分之三都是中國科大的學生。一些不會的問題,會在同學的點撥下瞬間弄懂,學習效率非常高。
盡管會“加班加點”學習,但周元昊的業(yè)余生活也很豐富,他參加了學生會、炫音社、圍棋社、芳草社、科考協(xié)會等社團,作為大四學生,已從學生會“退休”。
“神童”受之有愧
中國科大少年班被外界稱為“神童”班,創(chuàng)造最小大學生、最年輕哈佛教授、最年輕院士等諸多“年齡”奇跡。張亞勤、駱利群、莊小威、尹希、杜江峰……都畢業(yè)于這個班。
如今,又有一批小大學生走進中科大少年班:周佳諾的初高中的課程都是自學的,在旁聽了半年高三課程后,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自稱“文科男”的紀聽喬記憶力特別好,很小的時候就能將人體數(shù)百塊骨頭的名字一一記下,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是他小學讀物。他介紹,歷史、地理、哲學的書籍也看了很多。原本打算當歷史方面簽約作家的他,最終選擇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
但張藝稱,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樣,他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神童”,“神童”之稱受之有愧。她說,和大多數(shù)人相比,也許我們的專注度、執(zhí)行力更強些。
周元昊說,進入大四,貼在自己身上的首個標簽已經(jīng)不是“少年班”,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