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學生發(fā)明設備助失憶癥患者表達基本需求
中國僑網(wǎng)10月8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舊金山爾灣華裔學生Grant沈發(fā)明協(xié)助阿茲海默癥患者,表達需求的耳機設備,日前獲萬元(美元)“戴維森獎學金”(Davidson Fellows Scholarship)。他表示,他暑假在北京曾目睹奶奶飽受失憶之苦,發(fā)明設備的初衷,是為阿茲海默癥患者與照顧者溝通提供幫助。設備借由耳機讀取患者腦波,并依據(jù)特殊計算法,解析患者想表達的吃飯、休息、散步等基本需求的信息。
Grant沈只有17歲,是橙縣新港灘(Newport Beach)Sage Hill高中12年級學生,關注阿茲海默癥是因為奶奶患有此病。Grant沈表示,每年暑假都會回北京探望爺爺奶奶。近年奶奶不幸患阿茲海默癥,且病情愈發(fā)嚴重??吹綇那八季S敏銳(Sharp Mind)的奶奶,因記憶喪失,生活變得一團糟,Grant沈感到很痛心。
更糟糕的是,Grant沈想照顧奶奶,后者卻因語言受影響,難以準確表達需求。雙方無法溝通,讓Grant沈有力無處使。回到美國后,他便開始嘗試尋找其他與阿茲海默癥患者溝通的方法。
沈家距離爾灣加大記憶障礙及神經(jīng)疾病研究所(UCI Mind)不遠,后者是知名的阿茲海默癥研究機構,Grant沈能從中獲得許多數(shù)據(jù)與問題的答案。
Grant沈的父親是爾灣加大數(shù)學教授、母親是軟件工程師,但整個設備從硬件到軟件研發(fā),父母很少插手協(xié)助。Grant沈表示,獨立自主是他們家的一貫作風。
爾灣加大數(shù)學教授Knut Solna是Grant沈研發(fā)耳機的指導老師。Knut Solna表示,Grant沈的思路是將腦波歸類,尋找其相似處,并以此判斷病患的閱讀、休息、行走與吃飯需求。Solna認為,整個設備的難點不在能夠讀取腦波的耳機,而在它的配套軟件。Grant沈需要花費數(shù)百小時撰寫程序,將腦波的訊息轉化成手機軟件(App)上的數(shù)字訊息,涉及到數(shù)學、統(tǒng)計學等知識,難度很大。考慮到Grant沈只是高中生,他的發(fā)明更難能可貴。
戴維森獎學金旨在嘉獎在科學、藝術方面有成就的學生,每年全美僅有20人能獲此殊榮。戴維森基金會(Davidson Institute)對Grant沈的獲獎評語是,他的發(fā)明為阿茲海默癥患者與照顧者之間搭建橋梁,是后者能準確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