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患心理疾病移民耆老缺照顧 紐約華裔議員吁重視

中國僑網(wǎng)11月21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根據(jù)紐約市政府的數(shù)據(jù),移民耆老的貧窮率較出生于美國的耆老多出1.5倍,其中更有75%至80%患心理疾病的耆老缺乏專業(yè)人士照顧,導致社會隱憂和自殺事件頻傳;市議會當?shù)貢r間19日舉辦公聽會,市議會華裔老人委員會主席陳倩雯呼吁市府重視耆老與心理疾病議題。
她說,市政府應提供經(jīng)費招募多語言文化的心理專家、主動向耆老伸援手,并要社工通過心理健康急救培訓等,以處理紐約市老年化與耆老心理健康等問題。
公聽會由市議會老人委員會與心理健康、殘疾和成癮委員會(Committee on Mental Health, Disabilities, and Addiction)共同召開;根據(jù)城市未來中心(Center for an Urban Future)的報告,過去五年紐約市老年人口達100萬人,新移民耆老貧窮比率較出生于美國的耆老多出1.5倍,且三人中就有兩人不諳英文。
報告還提到,以新移民耆老為主要服務族群的非營利機構獲得的資助,往往較其他非營利機構少,在缺乏知識、溝通和資源的情況下,讓新移民耆老面臨的問題較其他族群更嚴重。
耆老常見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藥物濫用、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PTSD)、自殺等,1999年至2014年間,女性自殺率最高年齡層為45至64歲;男性自殺率最高年齡層在75歲以上。
陳倩雯表示,移民耆老因刻板印象和文化,罹患心理疾病卻不敢求醫(yī),導致不少人選擇輕生,市府應重視該問題;她建議市府提供經(jīng)費招募更多跨文化、多語言的心理專家,主動對患有心理疾病的耆老伸援手,并發(fā)展更多項目幫助他們;會上也提出1180號提案,要求所有在市府資助的老人中心的所有社工通過心理健康急救培訓。
市老人局局長科拉朵(Donna Corrado)表示,該局多年前開始與相關單位合作,幫助更多患心理疾病的耆老獲得政府資助、度過難關。
曼哈頓華埠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說,該中心過去在改善耆老心理疾病工作上沒拿過政府一分錢,有些耆老從精神病院出院后沒有家人照顧,就被送到老人中心,成為中心的隱患;“他們會罵人、打人,但中心卻沒專業(yè)社工能幫忙”。
伍寶玲認為,政府規(guī)定老人中心職員必須擁有社工碩士的學歷,但由于薪水低、福利差,“根本請不到人”,她說:“華策會有1000多個職員,但可能不到20人擁有社工碩士學歷”。
下東城服務中心華人日間康復會主任黎若田也說,雖然市老人局提供不少項目,“但對華人來說根本沒用”,相較于日間護理中心可獲得政府補助,像下東城服務中心等機構能獲得的資助卻少之又少;她認為,更要緊的是提供經(jīng)費、幫助各個老人中心處理耆老心理疾病問題。(顏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