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裔潔絲汀娜:雙文化背景給我更多可能性

中國僑網(wǎng)10月12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新加坡華裔潔絲汀娜(Justina Ibrahim)出身雙文化背景家庭,父親是馬來族,母親是華裔。多年來,他們會慶祝兩大種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欣賞不同文化的美食,潔絲汀娜更是通曉中、英文及馬來語三種語言。目前,潔絲汀娜在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任職,業(yè)余時間還是一名健身教練。
潔絲汀娜的母親是華人,父親是馬來人。母親王美玲(63歲)有個英文名“Violet”,馬來名則是Norain;父親Ibrahim Yasin(73歲),人稱Ali(阿里),同樣來自華人與馬來人聯(lián)姻的家庭——母親是來自廣東的華人,父親則是馬來人。
從小時候起,潔絲汀娜就處于兩種文化中。小時候,華文老師給她取了中文名“珍娜”。從此在華文課本上,她都會寫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父母來自不同文化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歡慶兩個“新年”,即華人傳統(tǒng)農(nóng)歷新年和回教徒的開齋節(jié)?!拔覀円渤贼兆?餡料不含豬肉)、湯圓和慶中秋?!睗嵔z汀娜說。
在潔絲汀娜看來,父母對不同族群文化的包容與尊重,深深影響了他們,從小他們一家都會一起齋戒,然后慶祝開齋節(jié),也發(fā)“綠色紅包”;華人新年的團圓飯則會到外婆家吃Halal食物,初一也會去拜年,分派紅包,還會一同撈魚生。
“我們家的節(jié)日就是比別人多,我們念書時也以華文為第二語文,馬來話、英語和華語,是我們的共同語言?!睗嵔z汀娜說。
潔絲汀娜表示,雖然自己平時與父母相處其樂融融,但在教育問題上,媽媽卻從不含糊。小時候如果華文考不好,媽媽就會教訓她。她也曾埋怨母親讓她學這么難的華文,后來長大進入社會,就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的同事都是華人,他們用華語交談時,我也可以參與,很多人會主動跟我說華語,可能是我比較像華人。反而是我講馬來話時,他們會很驚訝?!睗嵔z汀娜說。
從新加坡理工學院生產(chǎn)工程系畢業(yè)后,潔絲汀娜進入電子業(yè),做了一名規(guī)劃員。五年后,因為本地電子業(yè)面對下行壓力,她毅然轉行,加入了石油與天然氣行業(yè)。利用業(yè)余時間,潔絲汀娜考取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生產(chǎn)工程系的文憑,通過過努力升上了管理層。
“石油與天然氣是男性主導的領域。20年前我的部門只有2個女性,現(xiàn)在是男女平均,有5男5女?!睗嵔z汀娜透露,剛升上管理層時,她跟中東客戶開會,被客戶誤認是泡茶水的小妹,她的男下屬反而被當成上司。
工作之余,潔絲汀娜還是一名健身教練。每周她會抽出5小時上課,吸引了逾百名各族人士參與。而會說馬來語、英語和華語3種語言的優(yōu)勢,也為她帶來了許多便利?!拔椰F(xiàn)在主要教拳擊皮拉提(Piloxing)和Bbarreless,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睗嵔z汀娜說。(康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