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僑胞:無論在中國還是肯尼亞都要錘煉自我
中國僑網11月29日電 日前,尼日利亞《西非華聲報》刊登文章,一名非洲僑胞講述了他的經歷。
文章摘編如下:
2019年5月,我踏上了非洲大陸,降落在印度洋岸邊的肯尼亞。
為什么選擇肯尼亞作為開拓非洲的第一站,官方理由有很多:政治經濟環(huán)境,投資政策,市場機制完善程度,產品的適用性,市場的接納度等等。私人理由,恐怕也就剩下一個:至少氣候還不錯。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延伸為:“為什么要去非洲?為什么要遠離家人朋友,拋棄國內舒適便捷的生活而去非洲……”面對這一連串的追問,我沒有答案。沒有文藝青年的情懷,也不是為了追求個性自我。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完成了賺錢養(yǎng)家的責任之后,才能有資格高冷的說一句:“為了夢想!”
抵達內羅畢
到達內羅畢的時候,是一個舒服濕潤的下午。
我在肯尼亞持有的是商務簽證,移民局對于我們這種居然不是來旅游的人反而更加關注,滿臉懷疑我為什么要在肯尼亞停留這么久而且還不去旅游。我只好趕緊給代理打電話求助,移民局信號還不好,電話好幾次都斷掉,急的我一頭汗。好在最后還是順利入境了。
出了機場,我見到了第一個笑臉,是酒店的接機人員。西裝革履,面帶微笑,首先自我介紹,再仔細詢問我的姓名,最后將我們行李搬上車。整個流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這也是我覺得肯尼亞國際化,服務意識比較好的地方。
內羅畢初印象
我們到達的第二天恰好是一個周日,市中心的公園里有許多人在此集會,圍觀演講。不過這種集會通常也是小偷的聚集地,需要收好自己的財物。
內羅畢的交通大概每天早上6點半便開始了擁堵,直到9點結束,下午4點半到7點結束?;敬蟀霑r間都被堵在路上,而所有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基本就是擺設,車輛的通行全靠交警指揮,堵在原地一動不動半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好在內羅畢的司機基本都不驕不躁,氣定神閑,路上順手買顆玉米,聽聽廣播,似乎沒有人急于飛過去。非洲的“慢”也是出了名,機構辦事的效率相對緩慢,連飯店上菜都很慢,等個半小時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市場開拓
在非洲跑市場,首先當然是穿梭在內羅畢各大商超和批發(fā)市場。在各種擁擠的公交車之間穿梭,一不小心都跟丟了前面的當地人朋友。幸虧他終于想起我,然后在下一個路口回過頭來找我,不然我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
然后與當地客戶良好地交流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與當地人討論,洽談,會面,不斷的磨合,既有生氣,也有暖心時刻。這里就像一個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和當地斯瓦希里文化融匯的地方,與中國人的文化碰撞,擦出火花,但偶爾也會被這個火花灼傷。
蒙巴薩之行
無論是到烏干達的坎帕拉,還是盧旺達的基加利,蒙巴薩港便是抵達非洲大陸的第一站。對于這個一直存在于提單上的港口名字,我也終于找到機會實地考察一番。
蒙巴薩是肯尼亞的第二大城市,雖然說是第二,但是距離第一的內羅畢,從城市建設到市容市貌上都差了不少。
內羅畢地處高原,氣候溫和。氣溫常年穩(wěn)定在20~30度之間。而蒙巴薩卻熱烈的多,雖然我們去的時候算是肯尼亞的冬季,但是仍然可以感覺到比內羅畢炎熱很多。
蒙巴薩的蚊蟲多,是瘧疾傳播比較嚴重的地區(qū)。大家出發(fā)之前還調侃說在內羅畢被蚊子咬兩口就忍了,到蒙巴薩就得小心了,蒙巴薩的蚊子是會傳播瘧疾的。我們去的時候幸虧帶了長效殺蟲蚊帳,晚上直接掛在酒店。
“蚊蟲肆虐”這個詞在蒙巴薩不為過。即使在JAVA HOUSE 這種比較不錯的餐廳吃飯,在桌上隨手一揮,便會驚起一群黑壓壓的“朋友”。你們可以看見這樣的景象:我們一手拿著叉子,另一只手不停的忙于扇動隨時會停留在食物上的蒼蠅蚊蟲。旁邊的當地人倒是一副完全見怪不怪的樣子。
結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也算小有成就,終于看到自己的產品出現在了肯尼亞各大超市的貨架上。
經過多少個日夜的糾結,至少明白,比去遠方更可怕的是困在原地,明知現在的瓶頸卻貪戀舒適區(qū)而放棄嘗試,那現在的問題永遠會是問題,不能指望天降貴人救你出苦海。人生的問題并不是一個地點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肯尼亞,錘煉自我都是一個永不過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