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華僑華人

從“薅羊毛”到“反套路” 是什么讓“黑五”不再有趣?

2019年11月29日 09:12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11月29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11月28日是西方感恩節(jié),29日開始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節(jié)也如期而至。這個起源自美國百貨公司的購物節(jié)近年來逐漸傳播至全世界,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零售業(yè)和網上購物平臺也紛紛在“黑五”期間進行打折促銷活動,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將傳統(tǒng)的圣誕購物季提前了一個月。

  但是,經過幾年的發(fā)展,消費者不再沉迷于購買低價商品的狂歡之中,零點至商場門口排隊的人逐漸少了。人們在做購物攻略的同時,也發(fā)現了商家的一些“套路”。

    資料圖:法國巴黎民眾經過貼滿打折廣告的街頭。
    資料圖:法國巴黎民眾經過貼滿打折廣告的街頭。

  “黑五”購物的價格真的便宜嗎?

  英國《衛(wèi)報》報道,消費者協會Which?近日發(fā)起的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83件商品中,幾乎所有商品都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與“黑五”期間的價格相同,甚至更低。

  如在英國百貨公司Currys,一款三星條形音響去年“黑五”的價格為299英鎊,但一個月后,它的價格減了49英鎊,而在此后的6個月內,這款商品的價格至少13次定在了279英鎊。

  英國零售市場研究機構Springboard的高管Diane Wehrle表示,商家在一年之內經常舉行打折促銷活動,加之消費者對“黑五”優(yōu)惠力度的日益懷疑,使“黑五”的關注度逐漸降低。

  Which?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黑五期間的商品并沒有商家宣傳得那樣好。雖然打折期間是消費的好機會,但最好不要陷入商家的“圈套”,沖動消費,購買那些根本用不著的商品。

  在英國,零售商和消費者都逐漸對“黑五”感到疲勞。雖然因英鎊貶值,很多外國游客愿意赴英國消費,但很多商店已經決定取消今年的“黑五”活動。

    資料圖:俄羅斯莫斯科,當地迎來“黑色星期五”,民眾在商場購物血拼。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資料圖:俄羅斯莫斯科,當地迎來“黑色星期五”,民眾在商場購物血拼。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法國高官:“黑五”購物節(jié)不環(huán)保 建議全國禁止

  英國《電訊報》報道,當商家和消費者準備“黑五”購物狂歡之時,法國議會卻因環(huán)保問題討論禁止“黑五”的可能性。部分官員認為,“黑五”會引發(fā)“過度消費”、宣揚“瘋狂的消費主義”,對環(huán)境保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法國前環(huán)境部長Delphine Batho說:“你不可能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繼續(xù)鼓吹瘋狂的消費主義?!谖濉褪窃谏縿酉M者購買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商品?!?/p>

  但法國的貿易委員會并不贊同此觀點。他們認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黃衫”運動之后,政府應該為即將到來的“黑五”購物節(jié)感到高興,因為它可以刺激消費,對法國經濟起到積極作用。

    資料圖:巴西圣保羅,黑五季顧客擠爆商店搶購商品。
    資料圖:巴西圣保羅,黑五季顧客擠爆商店搶購商品。

  “黑色星期五”還是“網絡星期一”?

  與中國“雙十一”起源自網購平臺不同,“黑五”購物節(jié)源自百貨公司,消費者已形成習慣,在星期五凌晨奔赴購物中心,第一時間搶購打折款、限量款商品,甚至在前些年還發(fā)生了踩踏等危險事件。

  但是近年來,隨著網購平臺加入、購物節(jié)時間延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線上購物。

  英國《衛(wèi)報》報道,Springboard預測,今年“黑五”期間,選擇到購物中心、百貨公司購物的消費者將比往年減少4.5%。

  一方面,亞馬遜等網購平臺將打折期限從星期五這一天延長至一周,以減少庫存和快遞壓力;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用手機關注打折信息,一鍵下單,不用再為了一款打折的電視機再在商場門口排隊等待。

  英國TechRadar網站報道,隨著電商平臺的發(fā)展,以網購為主的“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2005年在美國橫空出世。延續(xù)“黑五”的購物熱度,一個周末過后,“網絡星期一”期間的商品價格甚至比“黑五”更便宜。如英國的百貨公司John Lewis、Currys、Argos等,都會在此期間上線最大幅度的降價。

  隨著消費者觀念的變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網絡星期一”將徹底取代“黑色星期五”,成為新一代購物狂歡節(jié)。

【責任編輯:韓輝】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