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美國再打涉疆牌,又一場雙標鬧劇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中新時評:美國再打涉疆牌,又一場雙標鬧劇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當?shù)貢r間6月17日,美方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將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簽署成法。包括全國人大外事委、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外交部在內的中方多部門對此密集發(fā)聲,表達堅決反對。
這一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法案醞釀已久,去年1月由美國參議員提出后,下半年得到參眾兩院通過并增加內容,及至今年5月兩院通過2020年版本,6月終成法案。這與美國近期在其他領域對華動作的時間點高度重合。
溯其本質,無非是美國長期以來以人權、民主為名,行長臂管轄、干涉他國內政之實的慣常政治舉動,無非是美方再次詆毀中國,繼續(xù)遏制中國、訴諸零和博弈的手段之一。
2019年12月,兩部真實還原新疆飽受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摧殘的英文紀錄片在中國播出,一時間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爆款”。國內外億萬觀眾討論和回憶著一幕幕曾經(jīng)有關新疆的“至暗時刻”,也慨嘆當前新疆穩(wěn)定大局的得來不易。
而與此同時,許多一向喧囂的美國政客和西方主流媒體對于系列影片卻再次集體噤聲。
過去兩年,中國發(fā)表有關新疆問題的4份白皮書,從文化保護、人權保障、歷史問題、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等方面介紹近年實際情況,有力回擊“有色眼鏡”下的西方政客與媒體們針對中國治疆方略的惡意言論。
新疆問題的根本,不是人權、民族、宗教問題,而是反暴恐和反分裂問題。正如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聲明所言,美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理應對中方采取的反恐措施予以支持。然而,美國卻以所謂人權為名,惡意攻擊中國的反恐和去極端化努力,這是在反恐問題上典型的雙重標準。
人權本指人人應享有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公正權、發(fā)展權等。與之前暴恐案件頻發(fā)、流血事件導致人心惶恐的日子相比,當前的新疆今時不同以往。中國政府依法在新疆采取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極大扭轉了新疆安全形勢,有力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fā)展權。
事實上,關于人權保障,美國方面近來因明尼阿波利斯州一名黑人被白人警察暴力執(zhí)法致死,圍繞種族歧視問題而廣受全球關注。各地持續(xù)發(fā)生大規(guī)模關于保障少數(shù)族裔人權的集會,加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力,令美國當下正處于嚴重的社會危機之中。然而白宮方面就抗議民眾的人權保障訴求并無回應,相反責怪各州針對游行鎮(zhèn)壓不力。
美國簽署針對他國的人權法案,在此時刻觀照其國內現(xiàn)況,更凸顯其法案的出臺是雙標之舉。西方有政界人士多次提出反省,因“9·11”后對人權的踐踏劣跡斑斑,美國早已沒有資格以道德權威身份在人權問題上指責他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與其習慣性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美方更應尊重中方反恐維穩(wěn)和去極端化的努力,停止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標準,停止利用包括涉疆、涉藏、涉臺、涉港等議題上干涉中國內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