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歐美同學會國情教育與思想引領
看歐美同學會國情教育與思想引領
86年前,江蘇宜興籍的留法青年學者胡煥庸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整個地理學界為之轟動,并將此線命名為“胡煥庸線”。這是一條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重合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也是一條總體上區(qū)隔土地肥沃與貧瘠的分界線。當年,“胡煥庸線”東南一側的土地供養(yǎng)著全國96%的人口。這條人口地理分界線,暗合氣象上的降雨線、地貌區(qū)域分割線,蘊藏著神奇的規(guī)律性和生命力。區(qū)域不平衡、領域不平衡……中國的發(fā)展問題,先天上就受到自然條件稟賦差異的嚴重制約。
656萬:“寶貴財富”和“有生力量”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薄爸袊F路之父”、歐美同學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詹天佑如是說。
1978年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yè),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yè)后選擇回國發(fā)展,占已完成學業(yè)群體的86.28%。
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shù)為58.0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6.09萬人,增長11.73%。
“實踐證明,廣大留學人員不愧為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不愧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生力量。黨、國家、人民為擁有并將更多擁有這樣一大批人才而感到驕傲和自豪?!?013年10月21日,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如何讓那些走出國門,學習西方發(fā)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有著國際視野的留學人員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國情?
在國情認知的基礎上,如何體現(xiàn)自信、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勢?
面對不斷增長的流入流出的曲線和日新月異的供給需求,如何凝聚共識、發(fā)揮作用,形成留學人員群體的磅礴合力?近年來,歐美同學會以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根本,探索出了一條立足基層、針對基礎、面向基本的有效路徑。
“知國情話自信”:那些到達的地方
歐美同學會積極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引領工作。2017年以來,歐美同學會策劃多場“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品牌活動,旨在通過座談、考察、調研等形式,貫徹落實關于“增進留學人員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加強留學人員思想政治引領”的指示要求。
2017年6月,歐美同學會舉辦首屆“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嘗試采用以對話、懇談的方式在雙向互動交流中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張志明教授以“中國共產黨:道路、制度自信”為主題作專題講座,從中國共產黨建黨史入題,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苦難與輝煌,通過國際視角運用數(shù)據(jù)和實例比較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的建立與國際社會的贊譽。吳玉華、李新玉、李鼎鑫三位海歸代表結合自己在國外工作生活的切身感受,對主講嘉賓的觀點進行了有效呼應和印證。
2017年7月,第二場“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活動在京舉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毓海,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文昭以“中國共產黨:理論、文化自信”為主題發(fā)表主旨演講。中央黨校教授孫勁松、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教授連劭名,時任北京市延慶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祁金利等圍繞“留學人員如何樹立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展開對話。通過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解答了在場留學人員關于道路、制度方面的問題和疑惑,加深了留學人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認識,堅定了走中國道路、堅持中國制度的信心。
“廣大留學人員越知國情,越增責任感;越知世情,越增自信心;越是出國越是愛國;越是比較越是自信。通過開展適合留學人員特點的思想教育方式,在主客體的相互交流中受到自我教育,有利于潛移默化地樹立‘四個自信’?!闭鐨W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所說。
“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一方面組織留學人員代表赴嘉興、六盤水、延安等地,追憶偉大的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另一方面,組織全國的留學人員代表從陜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從福建廈門從福州,從浙江到上海等,增進廣大留學人員的情感共鳴、思想共鳴、實踐共鳴。
西安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冰一直記得2018年的“知國情話自信”走進陜西活動。11名“海歸”來到梁家河。在這里,他們親眼看到了總書記帶領村民修建的沼氣池、淤地壩和知青井,親耳聽到了總書記與村民同甘共苦、攻堅克難的感人事跡,親身體會到了總書記的堅定意志和人民至上的情懷。
如今,肖冰和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zhèn)(西安·信息技術)項目并充分調動全球海歸投入到“一帶一路”的偉大事業(yè)中,在西安打造絲路國際人才的聚集地和樞紐區(qū),在“新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019年4月,參加歐美同學會“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的留學人員代表到余村參觀學習,實地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發(fā)展理念的科學要義。通過參觀考察,留學人員代表感受到余村的巨大變化,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直觀的認識,切實增強了堅持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嘉興市南湖紀念館,留學人員代表悉心感悟“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為主要內涵的“紅船精神”。留學人員代表表示,歷史證明,我們只要堅定地繼承紅船精神,奮發(fā)圖強,就一定會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2019年6月,歐美同學會“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在寧夏西吉縣啟動。20余位留學人員代表前往將臺堡,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接受革命傳統(tǒng)和國情教育,并為歐美同學會首個國情教育基地揭牌。留學人員代表表示,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苦難輝煌和來之不易。
在河北,留學人員代表來到雄安新區(qū)、正定縣塔元莊村、西柏坡紀念館、中共中央舊址及李家莊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舊址學習考察,尋覓革命先輩的足跡,尋找前進力量,重溫黨的光輝歷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在福建,來自不同行業(yè)的海歸代表參觀古田會議會址、感悟“嘉庚精神”、學習“晉江經驗”,共話愛國情懷,共謀發(fā)展之道。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書瀚表示,“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是開展留學人員群體思想建設的有益嘗試與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一次尋根之旅、思想之旅、理想之旅,讓留學人員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百折不饒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甘肅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段建玲說:“紅船精神承載了建國歷史,蘊含了黨的根源、體現(xiàn)黨的本色,成為全黨不可磨滅和不可替代的記憶,將繼續(xù)成為我們起航新征程的精神動力?!?/p>
不忘初心:傳承與紀念
毛主席對廣大留學人員和青年一代提出殷切期望,委以歷史重托,讓整整一代中國人都擁有過感同身受的共鳴。2017年11月16日,歐美同學會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講話發(fā)表60周年座談會。新老留蘇(俄)學子匯聚一堂,追憶當年毛主席的講話帶給他們的感動和鼓舞,展望新時代祖國強大帶給留學生的機遇和信心,并號召海外留學生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2017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回信,希望他們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tǒng),胸懷大志,刻苦學習,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優(yōu)秀人才,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讓青春之光閃耀在為夢想奮斗的道路上。
滄桑百年,留學事業(yè)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伴隨中國實現(xiàn)了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后到富強的偉大歷史性跨越。2019年3月29日,歐美同學會隆重舉行“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座談會”。
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先后有17批共17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歐美同學會早期成員蔡元培、李石曾等人,都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他們像蜜蜂一樣在法蘭西土地上汲取養(yǎng)分,并積極把先進的思想和科學技術傳回國內,他們中的很多人日后成為中國眾多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參會人員體會到,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中法關系的重要篇章,為中法之間播下了相互了解、互尊互鑒的友誼種子,成為拉近中法關系的一條特殊紐帶。在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時代,廣大留學人員應該承擔新使命,做出新貢獻。
拓展平臺豐富載體
近年來,歐美同學會舉辦多期全國青年骨干會員培訓班。培訓班從參觀歐美同學會會史展開始,深入進行理論學習。培訓進一步加強了對青年骨干會員的思想政治引領,引領他們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提高青年骨干會員開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青委會委員、哈佛中國學友會會長張梅說,培訓讓自己視野、眼界、領悟力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對自身從事的智庫工作也有了明晰的認識,也為從事青委會的工作夯實了基礎。山西醫(yī)科大學的劉宇副教授說,通過專題學習,大家進一步統(tǒng)一了認識,決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拼搏進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歐美同學會搭建學習交流平臺,讓青年會員和青年留學人員工作者彼此交流,互相促進。2020年12月18日,歐美同學會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和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聯(lián)合舉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專場學習研討會。北京大學輔導員、留蘇分會副秘書長盧森通分享了自己的體會:“作為一名新時代留學青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嚴格要求自己,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p>
拓展平臺,豐富載體,深化內涵,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首次采用直播形式舉辦“講述抗疫故事、堅定‘四個自信’”線上交流會,各級各類組織的2000余名會員和60萬余網(wǎng)友同步參與。通過抗疫專家、一線醫(yī)生與政治學專家親身講解鮮活的中國抗疫事例和國際比較,強化了留學人員對中國共產黨偉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的深刻認識。
——首次面向全球舉辦“同心戰(zhàn)疫·同學你好——海歸好醫(yī)生與海外留學生在線對話”直播活動,設30個國內分會場和10個海外分會場,向世界各地中國留學生分享抗疫知識,全球80萬網(wǎng)友在線觀看。
——舉辦“海歸企業(yè)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座談會,堅定海歸企業(yè)家重振經濟的信心決心,并為助力高質量發(fā)展建言獻策。
廣大留學人員表示,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駕馭復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信心,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的理解和認識。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正是在一次次具體而微的學習、培訓、認知中,以留學人員喜聞樂見的方式,與時俱進的平臺載體,承載對新思想的學習內涵。正是在學習中,廣大留學人員對我國的國情加深了理解,形成了共識。
站在歷史交匯期,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讓我們砥礪奮進!(辛聞、澤安)
文章來源:歐美同學會《留學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