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共六大舊址修葺一新 迎中俄紅色旅游

盛夏的莫斯科郊外,碧空如洗,草木蒼翠。在莫斯科紅場西南方40多公里的“五一”村,記者看到,歷經(jīng)兩年籌備和九個多月的施工建設(shè),中共六大紀念館已完成竣工驗收,開館儀式按計劃將在7月初舉行。
88年前,也就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這座鐫刻著中國人深深歷史記憶的小樓里召開。當時的中國正飽受磨難,中國革命到了最艱難的關(guān)頭,來自中國各地的140多名中共代表,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在蘇聯(lián)人民和國際組織幫助下,冒著生命危險,沖破重重險阻,遠涉萬里,會聚莫斯科。
這是中共歷史上唯一在境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維克托·烏索夫是這樣描述的:“當時,(中共)代表們乘火車前往莫斯科,窗子都被窗簾遮住了。而一些同樣拉著窗簾的大客車和小汽車直接開到了月臺,把他們接走,穿過莫斯科,前往郊外。這是一項特別行動,為了確保共產(chǎn)黨員不會被抓捕,不會被殺害……”
歷史風云變幻,革命豐碑永存。80多年過去,中國人民沒有忘記莫斯科郊外的這座小樓。
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在莫斯科出席了中共六大紀念館建館啟動儀式。他強調(diào),中共六大會址是中國革命歷程的重要舊址,也是中俄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重要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十分珍視中共六大這段歷史,也十分珍惜中俄兩國人民相互支持的歷史。我們建立中共六大紀念館,是要銘記歷史,是要繼承和發(fā)揚中俄傳統(tǒng)友誼,促進兩國世代友好。
修葺一新的六大紀念館,外墻黃白相間,是一座漂亮的三層樓房。雖然它飽受歲月磨難,歷經(jīng)火災損毀,但進入其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歷史脈搏有力的律動。在沙皇時代,這里原是一位貴族的莊園,因其白墻在陽光下光耀奪目、非常美麗,曾被稱為“銀色別墅”。樓內(nèi)包括會議廳、辦公室、居住室、活動室、廚房等共有七八十個房間。六大期間,中共代表們就是在這里起居活動、開會討論。由于原有的陳設(shè)基本不復存在,建設(shè)者們以曾參加六大的部分代表的回憶錄為依據(jù),找了一些當年的家具來呈現(xiàn)當時的情景。在三樓的閣樓層,恢復了兩個六大代表的臥室。此外,六大紀念館還簡單展示了中共前五次代表大會的會址資料。
有關(guān)六大的一些文件資料,如今基本都在莫斯科中央檔案館保存。六大紀念館展出的一部分資料復制品也是得到了莫斯科中央檔案館的支持。
在展廳里,英俊帥氣的周恩來的照片,把人們帶回了那段崢嶸歲月。除了周恩來,瞿秋白、蔡和森也參加了六大,并在隨后的革命事業(yè)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五一”村村民費多托娃對記者說,從六大紀念館可以感受中國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如今中國建設(shè)取得的成就也令世界矚目,她為中國人民感到驕傲,也希望俄中兩國人民永做好兄弟。她說,六大紀念館的建設(shè)還帶動改善了“五一”村的基礎(chǔ)設(shè)施,受到當?shù)孛癖姎g迎,“歡迎中國朋友來‘五一’村做客!”
今天的中國人,對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仍然難以忘懷。從蘇聯(lián)到俄羅斯,中國人對北方鄰國的友好情誼未曾割斷。2015年,赴俄中國游客達到136萬人次,中國穩(wěn)居俄羅斯第一大旅游客源國。隨著中共六大紀念館竣工開館,中國游客今后赴俄旅游又多了一大去處,中俄攜手發(fā)展“紅色旅游”,將成為對革命歷史和兩國友誼的美好傳承。